第B02版:锡教风采

这所高中把课堂搬进稻田里 学生收获课本里没有的知识

  伴着秋风、蓝天和稻香上课是一种什么体验?天一中学的高一学生知道。11月10日,天一中学高一年级把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在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劳作、参观、听课,收获课本里没有的知识。

  劳动开始前,校长朱卓君问了师生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割过稻?”现场千余人举手的寥寥无几。稻子怎么割?校长首先下田做示范。只见他弯下腰,左手握住一把水稻杆,右手拿镰刀从根部收割,动作行云流水。“两脚要站稳,重心不稳会有问题。右手握紧镰刀,割稻的时候,左手抓不住就割一棵放一棵……”现场校长手把手传授学生割稻的方法,担心首次尝试的孩子们割伤手,他一再提醒抓稻秆时手往上一些。

  经过培训,高一年级师生齐上阵,收割、堆放并捡拾掉在田里的稻穗。完成了收割任务的孩子们聚在稻谷堆说笑着拍照留念,好不热闹。“我第一次体验割稻子,很新奇,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苦付出和粮食来之不易,收获非常多。”此前从未见过稻穗的高一(5)班学生陈铖激动道。当天,学生们还分批进入现代农业展示馆了解江南传统农业、无锡现代农业、世界先进农业以及我国的农业农村政策,聆听了浙大生物育种专家讲述特色水稻的相关知识。

  朱卓君介绍,天一中学在开发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三高合作 协同育人”引入社会资源,与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开合作,丰富和完善学校的劳动课程体系。“我们把这里的稻田作为学生的劳动基地,让孩子们在农业生产的劳动中体验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我们还将利用产业园的技术力量,优化学校的劳动课程,在育人上发挥积极作用。”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