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优势作用,搭建教育阵地、丰富宣讲形式、打造文明实践服务圈,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营造浓厚氛围 为学习阵地做“加法”
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在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专门开辟区域,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书籍”书柜,将党史学习教育指定的学习资料送到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身边,方便随到随学,想学就学,伸手就学。
同时在硕放街道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史百年”专栏,设有“党史百年天天读、百炼成钢、记忆100、学史力行”等栏目。“党史百年”专栏不仅丰富了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党史学习内容,也拓宽了党史宣传教育渠道,为辖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移动平台。
丰富服务形式 为服务半径做“减法”
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千余名机关志愿者进社区“121”计划,即每周志愿服务不少于1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硕放街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端午”“七一”“重阳”等节假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各类文化文艺活动,精心举办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文明实践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创新宣讲载体 为宣传时效做“乘法”
硕放街道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的重要阵地,截至目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各类专题宣讲188场,受众超11000余人次。硕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创新线上宣讲形式,组织“理响空港”宣讲团成员录制“初心讲堂”微党课20期,累计在微信视频号播放6万余次。同时深挖辖区范围内的红色资源,以硕放原秦村吴道元烈士革命斗争为创作背景,拍摄《吴道元:以头颅为灯塔 以骨血沃革命》微党课和《红色接力》微视频,视频分别获得无锡市“锡引力 新思享——思政微课征集展播”评选活动“十佳思政微课”称号和江苏省委组织部“百年风华”全省党员教育全媒体作品创作大赛三等奖。
纾解“急难愁盼” 为群众难题做“除法”
硕放街道在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微心愿”征求意见箱,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累计收到32个“微需求”,截至目前已全部办结。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硕放街道组织社工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中,通过走访入户、座谈会等形式,围绕社区治理、社会治安等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收集民情民意、梳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基层面临的难题、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截至目前,先后解决了居民停车、晾衣、绿化等20余个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和辖区企业所涉及的用地需求、企业招工、道路设施新增等30余个问题。 (黄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