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半的建设,昨天地铁4号线一期正式通车,在已有1、2、3号线组成的“米”字形轨交网上画出一个“半圆”。随着4号线的投运,无锡市轨交已通车里程超110公里,标志着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正式成形。
“颜值担当”:市花杜鹃贯穿全线路
进入4号线车站站厅层,空间整体照明采用点状灯光,视觉上清爽明亮。“这是4号线专门打造的裸装风格,以‘生态+绽放’为主题。”无锡地铁建设公司设计技术部副部长苏劼介绍,地铁4号线以无锡市花杜鹃花为主要设计元素,从北向南分别为初生、成长、绽放三个阶段,其中“初生”贯穿中心老城区,以绿色为标志色,预示着过去的无锡;“成长”贯穿蠡湖新城,以黄色为标志色,预示着现在的无锡;“绽放”贯穿太湖新城,以粉色为标志色,预示着未来的无锡。
在设计者们看来,4号线站点最鲜明的特色是结合站点周边环境、文化元素进行精细化和标准化设计,沿线18个站点亮点纷呈:首座拥有高架站和地下站的刘潭站、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惠山古镇站、全民健身主题的体育中心站、万家灯火氛围的博览中心站……
站内有颜,站外同样精彩。无锡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陆征介绍,在4号线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对地铁周边的市政景观进行精心打造。比如位于太湖大道和隐秀路交叉口的体育中心站西南角,市民出了地铁站就有14000平方米的“花园”迎面而来。五湖大道站配合附近的见义勇为广场打造了樱花大道,实现了从绿化到彩化,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惠山古镇站结合5A级旅游景区站前广场打造古典园林风,提升周边的市政景观。
“换乘之王”:让4条轨交线“手拉手”
贯穿惠山区、梁溪区、滨湖区、经开区的4号线有着强大的功能,不仅是无锡城市干线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名副其实的“换乘王”。“它和已通车的1、2、3号线均可换乘,是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关键一环。”无锡地铁运营有限公司4号线副主任张丽介绍,4号线在天一新城与1号线相交于刘潭站,在梁溪盛岸与3号线交于盛岸站,在河埒片区与2号线交于河埒口站,在经开区与1号线交于市民中心站。4号线投运后,地铁全线网的换乘站将从原先的3个增加至7个,四通八达的线网基本覆盖无锡市区,多点换乘让市民出行更为便捷。根据规划,未来4号线还将在体育中心站、夏家边站分别与5号线、7号线换乘,让每条轨交线“拉起手来”,无锡地铁也将真正意义上全面进入“换乘时代”。
翻看地铁线网图可以发现,4号线和1号线成环,是梁溪区北塘片区、滨湖区与经开区之间的捷径。同时,4号线和2、3号线相交,制造了多个“出行三角”,对于市民来说,出行选择更丰富,距离更近了。比如,以往住在河埒口的市民乘坐轨交到太湖新城上班,要乘坐2号线到三阳广场站换乘1号线,出行轨迹几乎是绕了一个大圈,全程需要50多分钟;如今,搭上4号线“直通车”,出行时间缩短近一半。
“流量光环”:出场即创客运量历史新高
“流量光环”:出场即创客运量历史新高
不同于前三条地铁的放射线走势,4号线呈“U”形,是无锡地铁首个环形线。形成环线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辐射范围更广、客流带动能力更强!4号线通车之前的12月11日—13日,无锡地铁集团组织了为期三天的“万人免费试乘”活动,4号线出场即震撼,这组数据可以窥见4号线的“流量光环”:试乘首日4号线客运量达10.02万人次,全网4条线客运量总共达72万人次;3天内超过20万人次市民慕名前来和“阿紫”亲密接触;全网总客运量达182.25万人次,地铁线网客运量创历史新高。
自带“流量光环”的“阿紫”对于完善无锡地铁结构网络、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有着很大的意义。以蠡湖片区为例,蠡湖大桥为过蠡湖的主要交通通道,与西内环快速路直接沟通,与南内环快速路及金城西路通过信号灯交叉口相连,通行转换便捷性较高,像住在太湖新城的市民,大多选择通过高浪路、吴都路、五湖大道、观山路等道路转到蠡湖大道再进入快速内环,导致车流量增大在蠡湖大桥处形成堵点,每天上下班困在这段“肠梗阻”路段的市民不少。4号线的开通对整个蠡湖片区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分流公交车和私家车的乘客量,缓解路面交通拥堵。
“值得期待的是,未来这个环线会越来越大,形成一个‘大笑脸’,轨道交通出行会更加方便。”无锡地铁集团人士介绍,按照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地铁4号线二期起于既有4号线一期终点博览中心站,线路沿震泽路、新华路敷设,途经经开区、新吴区,终于锡士路站,长约8.6公里。从线路图看,二期途经经开区华庄片区、新吴区太科园、新安片区,并与3号线在新区火车站换乘,将一举打破华庄、太科园与市区的交通困局,并能为3号线南段导入大量客流,届时客流可望倍增。
“黄金腰带”:见山见水的“副都心线”
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启动“蠡湖未来城规划”被重点提及,这里将是无锡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中的示范项目,其内部及其周边交通路网规划,将秉承既不破坏环蠡湖天然生态主线,又能达到交通便捷的目的。4号线一期通车后,直接弥补了该片区内交通上的短板,未来苏锡常都市快线和规划中的5、7号线将在此交汇,将成为蠡湖未来城的新动能。
除了促进南向成长起来的蠡湖未来城,4号线给城市北片带来交通利好。规划人士介绍,今年8月,梁溪科技城设计方案出炉,规划以老城区北部的三区交界之地为中心展开,横跨梁溪、惠山、锡山三区约40平方公里,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创新型城市模块。4号线刘潭站、广石路站和黄巷站三大站点直接辐射建设规划的梁溪科技城,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
第三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即将启动,今后5年将开启5线同建的局面。展望未来,这个紫色“环形”将打通各区域间商圈的“脉络”,让锡城的商圈流动起来,还将继续延伸串联太科园新吴核心、硕放机场枢纽及锡东新城核心区,是见山见水的“副都心线”。通过地铁“米字+环线”网络运营的辐射作用,产生聚合效应,助力无锡经济发展。 (晚报记者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