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梁溪区住建局就2021年宜居住区建设工作向外界发布信息,梁溪区今年共改造106个老旧小区,约480万平方米,涉及15个街道,55733户,改造工作基本结束。从色彩设计、集成式改造到驻点设计师,老旧小区改造也在不断引入新的城市改造理念,以期老百姓能住得更加满意。
变样
从头上到地面,彻底焕新
走进清名一村,门口水墨色的古运河墙绘十分雅致。小区居民王美云表示,她是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批入住小区的居民,经过40多年的风霜岁月,小区变得老旧。这次改造,楼道里蜘蛛网一般的各类通讯线路全都规整到柜,墙上立刻变得整洁了。29幢大楼公共楼道安装480扇铝合金窗户,面对寒潮只要窗户一关,不用担心自来水管被冻坏。王美云说,小区为非机动车通道设立自动门,加了充电桩,“这次能彻底解决飞线充电问题,住得更安全”。同时,小区防盗门全都进行更换,预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小区东边沿河设施也换成粉墙黛瓦的江南风格,沿着彩色的健身步道,一路上可以看到桂花、紫薇、榆珍球等各种花卉,小区的整体色彩有米色、灰色、白色等各种色调,都由色彩设计师专门结合周边环境定制而成,显得协调养眼。
南扬新村社居委书记陆海燕介绍,这次所有楼幢都进行平改坡改造,前期还通过承重检测以保证安全。同时,新村阳台的栏杆和破损外墙也全都进行修整,不用担心破损导致高空坠物,保证了新村的整体安全。“感觉从头上到地面,全都改过了”,王美云说,这次改造用了约半年时间,小区大变样,改得很彻底,每天在小区散散步都觉得舒心。
数据
今年梁溪完成106个老旧小区改造
梁溪区住建局局长徐杰表示,今年梁溪区共改造106个老旧小区,约480万平方米,涉及所有街道,共55733户,综合改造单价达500元/平方米,改造规模为全省县区第一,比第二名高出120万平方米。改造重点围绕改善建筑质量、强化安全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景观等整治内容,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今年改造包括修缮平屋面、组织实施平改坡、外墙出新,注重建筑颜色与周边环境协调,其中色彩设计就投入90多万元。对26个符合要求的小区实施了强电入地改造,78个小区实行弱电入地全面改造,28个小区实行规整升级改造,全面消除空中蜘蛛网,小区环境更加整洁。共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万多个,加装楼道灯1.7万余个,新建无障碍通道约590个、晾晒场252个,新增停车位4344个。同时,在黄泥头佳苑等小区融入海绵元素,促进水循环利用。在改造中,还增设及改建小游园、公共活动场所8.2万余平方米,补种提升绿化约26.8万平方米,推进小区环境优化,舒适宜居。
推动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在本次改造中,梁溪区住建部门充分发挥百姓的能动性,改变“要我改”的被动性,多次组织召开居民座谈会、会商会、交底会,宣传动员,走访入户倾听居民心声。通过居民把所需改造内容及建议填入调查表内,化为“我要改”,使得改造方案的内容更贴近居民需求,做到问需于民,力求居民认可。改造施工期间,畅通沟通渠道,对合理性诉求及时调整施工。对车位改造、绿化修建等群众尤为关切的问题,反复沟通对接,寻求最优方案。
同时,每个小区邀请2名义务监督员进行检查,形成志愿者团队:一方面由小区志愿者直接参与改造全过程,针对改造问题能及时发声,传递百姓诉求;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小区志愿者向小区居民传达信息,充分发挥属地居民工作优势,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及小区志愿者协作,实现公建共管,有效化解了小区改造过程中的矛盾。
在改造材料上,采取“甲控乙供”方式,对外墙涂料、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单元门、道路沥青、雨水井盖等主材的品牌、类型及样式进行公示,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创新
设计师驻点全程指导
目前,梁溪区制定了《无锡市梁溪区老旧小区建筑色彩改造管理规定》,促进老旧小区改造按整体色彩规划开展,保证城市视觉色彩的统一性。今年的改造中,还提前进行了地下路探,全面了解地下管网走向,做到应落尽落,并做好网线平衡方案。
2022年,整个梁溪区老旧小区经过反复征询,初步排查改造约为500万平方米,改造规划将居全市首位。将在今年新世纪花园等试点基础上,推广全程驻点设计师进小区,探索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改造,引入社会资本和居民共同参与。当一些改造出现问题时,要求设计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而不是施工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保证整体设计效果。同时,在之前蓉湖南路片区集成改造的基础上,仍将再次推进这一做法,推动小区实现连片改造,把改造框架放大,推动城市整体单元更新。据悉,从2000年初,梁溪区推进老新村改造,改造费用从开始的每平方米40元到现在的500元,改造标准越来越高。本轮改造将尽可能统筹所有工程,让未来5-10年不再需要改造,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