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元旦特刊

因你所念 日新而久

与城市共同成长 与时代同频共振

——写在江南晚报创刊29周年之际

  雷打不动编前会

  公益活动传亲情

  薪火相传结蓝青

  乘风破浪访抗洪

  特采世界杯球赛

  编辑读者面对面

  爆款活动酬读者

  从小培养新闻梦

  带着拍客去寻景

  笑语欢歌进社区

  1993年1月1日,水墨江南无锡城,一户普通人家,一名男婴“小明”呱呱坠地,从此开始他光明的人生。他在江南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当了《江南晚报》小记者。后来考上了江南大学最好的专业,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叫江南的公司,住进江南府,娶了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取个小名,唤作“小江”、“小南”。

  “小明”只是一个29岁的虚拟人设,他与《江南晚报》这张无锡人的晚报同年同月同日生,也是一同成长。他29岁的人生描摹出《江南晚报》曾经走过的路,也烛照出29年我们这个江南城市的千变万化。

  见证伟大时代的变迁,是晚报人的豪迈与傲娇。29年里,我们曾经为港澳回归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曾经为中国入世彻夜难眠;我们亲临北京奥运现场,为大家传递胜利的消息;我们战斗在抗洪、抗疫前线,以满满的正能量宣告着战胜困难的信念;我们用笔用镜头叙述着百姓对党的挚爱,满腔热血为百年庆典添光加彩。

  触摸城市发展的脉搏,是晚报人的荣耀与梦想。从无锡名片到城市英雄,我们不遗余力,激荡人心;从城市建设到造桥铺路,我们深入工地,传递喜讯;从国企改革到民营崛起,我们思考分析,弘扬典型;从外资超市到科创名城,我们奋力追寻,永在路上。“万亿城市”里有过我们的辛勤付出;“生态文明城市”里闪现着我们忙碌的身影;“最具幸福感城市”里我们记录着人们的幸福与富足;“经济活力城市”里我们同样也是充满活力的一群!

  坚持人民情怀的表达,是晚报人的使命与初心。《江南晚报》创刊五周年时,出版了一本《报纸与老百姓》的书,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著名学者梁衡在序言里说“一张党的报纸,最基本的原则就两条,一是紧跟党,一是为人民。”这张29岁的报纸,从诞生以来,就以民生报道为主打,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最终目标。倘若翻开29年来厚厚的报纸,随处可见便是晚报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慈善助学、帮困纾难,我们振臂疾呼,义不容辞;家长里短、油盐酱醋,我们踏门走户,同甘共苦;田间地头、风物特产,我们尝稼穑之苦,品丰收之甘。

  夜访出租车的行动中,有冻得瑟瑟的记者;缉拿逃犯的行列里,有奋不顾身的记者;维护百姓权益的现场,有义正辞严的记者;被指责过、被威胁过、被恐吓过,被打落眼镜,挨过老拳,我们全然不惧,铁骨铮铮。

  春暖花开,我们带读者探古访幽,开启“无锡文化之旅”;夏夜清朗,我们的“笑语欢歌进社区”在城乡的各个社区闪亮登场;秋高气爽,我们的小记者在锡城各类金秋会展上一展风采;冬日暖阳,我们“邀外来打工者吃年夜饭”、“新春走大运”等活动热闹非凡。

  29年,与城市共同成长,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已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前,行业兴衰,平台变化,《江南晚报》从纸端到移动端,越来越强,越来越大。晚报人不忘过往,不畏将来,奋勇向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名言,在建党百年的伟大时代里,这也永远是我们晚报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