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月背工作满三年

这只“兔子” 如何做到超期服役?

  15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进入月夜休眠,各系统状态良好。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开启了探月之旅。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之前,设计师给嫦娥四号搭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设计寿命为3个月,然而自从2019年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以来,这只“兔子”已经工作了3年之久,远超出设计寿命。这么长时间,它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了解,我国航天器上使用的元器件产品都是优中选优,并且要将产品的性能设定为最高标准。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付强介绍说:“在设计之初,对各个部件的选用都有很高的可靠性的一个要求,有一个较高的寿命和可靠性的一个保证。”

  由于月球表面的温度在160摄氏度和零下180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达到300多度。为此,工作人员对航天器设计了午休和月夜休眠两种休息模式,让嫦娥四号探测器更好适应月球的温度。

  付强表示:“经过了38个月昼的考验,我们的这一套工作程序流程的设计都是很合理的。”

  此外,由于月球没有保护层,很多空间粒子会对月表的航天器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工作不受影响,在设计之初,它就增强了抗辐照性能。得益于这些保护,不仅可以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采集数据的精准度也提供了保障。

  玉兔二号月球车作为月球背面唯一的人类航天器,在月背行驶的3年时间里,它拍摄了超过1000幅图像,详细记录了一路走来的地形地貌,为进一步研究月球提供了价值丰富的数据资料。

  由于月球没有保护层,受到流星的撞击,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玉兔二号月球车在一路的行走过程中,也拍摄到了多个不同时期形成的撞击坑地貌,这也为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月球提供了更多线索。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