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惠山螭首回归, “阳山石”重回视线

  (资料图)

  本报讯 1月22日,本报刊发了“惠山第九个螭首回归”的报道,其中文中提到螭首由阳山石所造,由此引发读者对阳山石文化的关注。1月24日,记者从阳山石文化论坛预备会上了解到,阳山有关方面正准备打造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展示悠久的石文化,留存乡愁记忆。

  惠山区阳山镇文史研究会负责人高嘉鸿告诉记者,与位于市区的惠山一样,无锡西部阳山同样历史悠久,以往在市民印象中,阳山是中国著名的水蜜桃之乡,其实,之前阳山还出产阳山石,质地坚硬,属火山花岗岩石,可以打造各种器具,从而成为当时制造器皿和建造房屋、桥梁的“抢手货”。

  据悉,阳山有安阳山、长腰山、狮子山、小阳山四座山,其中,安阳山是1.4亿年前“燕山运动”的火山遗存。而安阳山附近村庄朱村、孟安墩、南山(河柳村一部分),历来有开凿阳山石制器传统。其中,阳山村是阳山历史的发祥地,是石文化的源头,可以说石文化是阳山底蕴。阳山石不仅可制作石磨、臼、石锁等,还是起房造屋、建筑桥梁的良材。高嘉鸿介绍,朱村的造桥石匠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据朱村《丁氏宗谱》记载,洛社、杨市等地的桥梁大多为朱村人所建造。

  高嘉鸿表示,自汉大夫陆端教民采石作器以来,这几个村的村民都把石匠技艺作为重要的谋生手段。阳山石制品对长江下游东南地区人民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起到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据考证,无锡著名园林景点“寄畅园”“天下第二泉”“金莲桥”等的建筑石材都是阳山石。

  阳山旅游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阳山石文化是阳山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阳山因出石、出石制品而被外界知晓并闻名。阳山桃文化与阳山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桃文化是对石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惠山文化专家金石声表示,惠山文化与阳山文化有渊源,两处皆有山有水,有书院,历史都悠久。“阳山桃文化和石文化,‘一软一硬’,将为当地打造文旅产业增色。”(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