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市井

快乐仍留心中

  | 杨庆鸣 文 |

  以前过年,大年夜要守岁,还没有电视机的年代,主要是放鞭炮,在院子里对着天空打开手电筒,看光束穿破漆黑的夜晚。细细的凉风,带着过年特有的鞭炮味,拂过脸上的皮肤,拂动尖尖的树影。想不到如今的守岁是在手机屏幕上看抖音和视频中度过。

  时过境迁,纵然光影消逝,但逝去的记忆如烛火温暖着我,小时候过年的快乐仍留心中,一块浓浓米香的旺旺雪饼或一颗大白兔奶糖,依然守护着童年的心。

  最好玩的是堆雪人。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蒸馒头、年糕,做蛋饺,酿面筋,油氽熏鱼,烧瓜际头响堂片,也顾不上小孩了,于是,小孩趁机跑到院外,玩起堆雪️人。尽管三尺冰棱挂满屋檐,天冷得很,但也挡不住堆雪人的诱惑,眼睛用煤球,帽子用五针松或树叶,围巾用炮仗皮,衣服纽扣用泥巴,堆好后,伙伴们围着雪人玩耍,嘻嘻哈哈,眼看快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各自回家,打开橱柜门,捏起一块喷香的熏鱼就往嘴里塞,哇,过年的味真香啊。

  大年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福字,贴春联,迎新纳福。

  年初一一大早,不睡懒觉,跑到门外,迎新春放鞭炮,吃糕丝圆子,寓意年年高,节节高;中午吃面,寓意长长久久,长命百岁。下午开始,跟着大人去亲戚长辈家拜年,手里要拎点红彤彤的礼品,或礼盒或干点心或小笼馒头。小孩会被长辈摸摸头,说:“又长高了,今年几岁了?”一番询问,“诺,压压岁吧。”一只红包被收入袋中,无疑,新学期可买新的文具用品了。

  年初二,逛公园,看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捏泥人、吹糖葫芦……

  年前,家里采购满满的食品和年货,不用买菜可吃到正月十五,年味可浓到元宵节才化了,正所谓:过年过到正月半,开开大门尽您看。

  这是一叶记忆的小舟,时代变了,生活方式变了,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变,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年味没变。

  春节啊,汇聚了亲情、友情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