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无数游客在梅园迎接春天,殊不知这一树树梅花背后,也藏着众多园艺工作者日复一日的辛勤与付出,今年38岁的孙丽丽就是其中之一。她与无锡因梅花结缘,把大半青春倾注于一园繁花。
与梅花相伴
每一株花都是需要呵护的“孩子”
在梅园从事梅花养护工作已经十几年时光,从大学毕业应聘来到无锡,到如今安家落户,孙丽丽把自己大半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这一园梅花。每到春天梅花盛开的时节也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日前上午九点,记者来到梅园花卉基地时,孙丽丽正在给刚运回来的梅桩翻盆、修剪枝桠。“一到春天,花后修剪是一年中任务最重的时候”,几百盆的梅桩盆景在展出后需要及时修剪、翻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活,一般五六个人忙活一天也仅能完成给20盆梅桩翻盆的工作量,而如果不及时翻盆,梅桩的长势容易受到影响。她指着远处一片花田告诉记者,每当园子里有了生病或是长势不好的梅花,都会移植到基地的花田来“医治”,等到恢复健康再挪回梅园内供游客欣赏。
问起她照顾梅花的心得,她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耐心、细致,所有的桩景从修剪、翻盆、施肥、摘心、浇水、除虫,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不能得过且过。
与泥土相伴
在工作中寻求简单的幸福
园林的工作繁杂辛苦,不仅风吹日晒,还有各种脏活累活,其实很难留住女性工作者。孙丽丽回忆起刚入行时与师傅一起学种花的时日,“确实大部分人接受不了,干完活带着身上的味道都不敢去坐公交车。”除此以外,她只是用“不累、还好、不怕”这些简单的词汇作答,不抱怨辛苦。
每年过年期间大多是梅花盛开的时节,景区内有大量盆栽需要孙丽丽这样的园艺人去养护。从2006年来锡至今,她只有两次春节是回老家陪伴父母一起度过的。
2019年,她被查出植物花粉过敏,此后常年需要从早到晚戴着口罩工作。“一开始不过敏,后来慢慢的年纪上去,抵抗力就差了。”那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岗位上?她表示,看到盆景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病了注射药水,开花了就会很开心,这些已经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是倾注了心血。”
近两年来,孙丽丽还在蜡梅、梅花的繁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夏季收集蜡梅种子,冬季播种,嫁接梅树,扦插月季、绣球……没有过于光芒耀眼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壮举,有的只是在平凡岗位上汇溪成海、润物无声的奉献。孙丽丽的付出让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第十六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插花类金奖”一系列荣誉和奖状是她辛勤工作的见证。
“十几年时间一晃而过,但树常在,花常开,希望梅花的盛开可以带给大家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张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