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小阿姨甜酒酿”谢幕

泪别谢阿姨 梦中再品甜

  3月8日,记者得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小阿姨甜酒酿”主人公谢彩珍阿姨已于3月3日因病在睡梦中离世。去年3月,记者在梅村采访过谢阿姨与甜酒酿的故事,时至中午,谢阿姨夫妻二人热情地留记者在家一起吃饭,并多准备了自己种植的时鲜蔬菜。无论何时见到谢阿姨,她都带着浅浅的微笑,话虽不多,却始终透露出一种和蔼与温暖,谁知一别已是永远。“非常突然,难以接受。”记者采访谢阿姨的女儿时,她哽咽道。

  谢阿姨今年正值古稀,做甜酒酿已经40多年了。她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就跟别人学做甜酒酿谋生。她不断研究酒酿制作技术,做的酒酿口味特别醇正。2013年,她的外甥将此申请了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阿姨甜酒酿”也由此得名。没有店面,全靠回头客或是熟人介绍,甜酒酿的生意依旧源源不断;不接受快递邮寄,还有老奶奶专程从宜兴辗转几次地铁和公交来买甜酒酿,可见“小阿姨”的味道着实令人难忘。

  谢阿姨每周末会在通扬路的固定地点售卖甜酒酿,这也是她与几十年的老顾客们每周一次的见面、聊天时刻。上周末,那个身影久盼不来,老顾客们打电话一问,才得知了这个噩耗。“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没了呢,太突然了,怎么都接受不了。”老顾客们说。住在梅村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当时听闻这个消息,心一直怦怦跳,怎么都平静不下来。”她认识谢阿姨已经八九年了,她的酒酿一直是一个价格,哪怕原料价格上涨,她也坚持平价销售。“每次我去拿酒酿的时候,车才开到拐角处,已经能看到谢阿姨在楼梯口张望了,几十罐酒酿都已帮我打包好、搬下楼,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小杨,来啦。’我想,酒酿的这份甜,是她特有的。”

  做酒酿是一门手艺,环环相扣,处处精细,“小阿姨甜酒酿”采取的是老法子,处处皆要耐心,才能保证成品的惊艳。选取市面上最好的糯米,浸泡、蒸米、淋饭、搅拌酒曲、发酵,一番劳作下来,大半天就过去了。谢阿姨曾经告诉记者:“我坚持传统的棉被保温发酵方法,棉被会透气,发酵时间也要更久一点,所以口感比工厂恒温发酵来得好。”

  “我想很多人喜欢买我母亲做的酒酿,除了味道出色外,更重要的是她的人格魅力。”谢阿姨的女儿说。“小阿姨甜酒酿”这个品牌与“谢阿姨”这个人已经密不可分。从前,谢阿姨做酒酿时,她的老伴总在一旁帮忙,几十年的默契融入配合满分的动作中。现如今,其老伴不愿独自继续再做,“我能做出来,但那已经不是‘小阿姨甜酒酿’的味道了,与其变味,不如让它永远留存在顾客心里吧。”

  (晚报记者 吴雨琪/文 梅村街道供图)

  网友追忆

  朴真:“酒酿圆子,阿要买甜酒酿……”熟悉的吴方言,地道的老味道,就此刻在记忆里了。如不是江南晚报的报料,还真不晓得这份平日里再平常不过的小享受,居然是倷伲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得谢谢谢阿姨,曾经为甜都无锡也为吴文化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青花瓷:江南女人的勤劳巧手是一代人活着的信念,用双手支撑起一个家而成就一份让人难忘的甜蜜。

  沈敏慎:周日早晨按惯例去新江南花园小区后门买酒酿,左等右等不来,好在我有她的手机,拨打好几次才有她先生回话,告知她走了。真不敢相信是真的,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感觉“小阿姨酒酿”从此绝版,十几年的交往历历在目,连续几天脑海里都是小阿姨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