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部悬疑犯罪剧火了,这次火的是网剧《猎罪图鉴》。
联想到此前《扫黑风暴》《开端》等多部同样有着悬疑犯罪元素的热播剧,类似题材再次获得关注。但同样也能发现,这几年刑侦剧层出不穷,想要抓住观众眼球并非易事。如今市场上也出现虽同是悬疑犯罪剧,但却未能获得较好市场反馈的作品,这也证明了悬疑犯罪剧虽有热度,但也已开始进入竞争筛选的阶段。
以画追凶的
高能刑侦技能探案
作为单元式侦查剧,《猎罪图鉴》以地方警察破案为入口,讲述因一起尘封旧案而结怨的模拟画像师和刑警队长被迫搭档,联手侦破离奇疑案的故事。
剧中,“天才模拟画像师”沈翊展现了不少破案名场面,例如,在整形医院案里,通过模糊的监控,复原出了戴着口罩的女子的面貌;在头骨案中,根据骨骼倒推人的死亡,身体腐烂过程,还原人生前的相貌;还有在AI换脸的新型诈骗案中,通过被换脸视频的肌肉运动规律,找到11个换脸视频下的人脸模板,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单元式侦查剧,《猎罪图鉴》的案件题材主要聚焦于家暴反杀、校园埋尸、AI诈骗、偷换人生绑架案等社会热点议题,这些案件新奇却不浮夸,引发了不少网友们的探讨。
模拟画像师
究竟是什么职业?
《猎罪图鉴》播出后,不少观众也对模拟画像师产生了好奇。那么,像“三岁画老”“刻骨寻人”这样的画像师,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吗?
事实上,模拟画像师是公安刑事调查的手段中运用画像的方式协助破案的人员。模拟画像一般是指通过目击者口述,工作人员通过画笔、模拟肖像软件等方式描绘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如果肖像与嫌疑人相似50%以上,可用于摸排、张贴,作为有用的线索。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刑侦技术手段,模拟画像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近年来,在新闻与一些专题节目中,观众熟悉了不少中国警队“神级”的画像师,比如山东省公安厅首席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他曾协助全国各地破获一批重大刑事案件,能通过打满马赛克的失真图像绘制人脸。当年就是他,以一支画笔震惊FBI,为章莹颖案找到真凶做出关键贡献。
爆火的为何又是悬疑犯罪剧?
随着《猎罪图鉴》更多剧集相继上线,观众对于该剧的评价与反馈也渐渐出炉。观众宋女士向记者表示,相较于新近开播的其他剧集,《猎罪图鉴》在剧情节奏上更快,案件的推理也更能调动好奇心,从而调动了自己的观剧欲望。
毋庸置疑,对于悬疑推理剧而言,节奏是否紧凑、逻辑是否缜密等条件,成为决定相关作品品质高低、观众是否认可的关键因素。而近段时间,多部热播剧均与悬疑、犯罪、推理等元素相关,无论是前期引爆市场的《开端》,还是再往前播出的《扫黑风暴》《隐秘的角落》等,均与此相关,并在开播后获得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
电视评论人孙禹表示,悬疑犯罪剧在市场中热度较高,一方面是因该题材较快节奏的特性能调动观众的追剧欲望,另一方面则是证明了当下的市场对悬疑、犯罪、推理这类题材的剧集内容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而该类题材作品开播前便能获得高热度的情况,也证明了市场供给尚未完全满足观众的需求。
悬疑犯罪题材市场淘汰已现
尽管悬疑犯罪剧的热度与市场需求已众所周知,多部热播剧的出现也再次调动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和信心,带来更多新作品,但从实际播出反馈来看,也并非是所有作品均能获得同样的高热度与观众的认可,部分作品在播出后也未及预期。
据灯塔专业版此前发布的悬疑剧报告显示,2021年近百部上线播出的悬疑剧中,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最高值也未能达到1%的作品数量有近20部。此外,在获得高热度的悬疑剧集中,豆瓣评分不足6分的作品也并非是个例。
业内人士认为,单从题材与元素来看,悬疑、推理、犯罪无疑均在调动人们好奇心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快节奏的展现方式会让观众产生更为强烈的追剧欲望,但在具备优势的同时,对创作层面的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同时观众对于该类题材作品的剧情创新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如若在多部剧集中出现同一类似的案件或剧情,往往会降低观众的期待值。 (综合整理自北京商报、新闻晨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