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从无锡市红十字会获悉,今年我市计划在学校、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配置10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
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那么,市民对AED的了解程度如何,发生紧急情况时又该如何快速找到距离最近的AED呢?
A
探访——
我市有多少台AED?
分别布置在哪里?
专业人士介绍,在发生心跳骤停时,除颤每推迟一分钟,伤者存活率就降低10%,可谓“时间就是生命”。那么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怎样才能够第一时间找到附近的AED呢?无锡市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只要打开“无锡市红十字会”公众号的“服务中心”,其中有一项“附近的AED”功能,即可找到离自己最近的AED,同时随着AED数量的增加,地图数据也会及时更新。
记者看到,目前该项服务显示有106条数据,那么我市是否只有106台AED呢?答案是否定的。“除了红十字会之外,也会有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自行采购AED,这些是没有办法纳入统一管理的。”据迈瑞医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整个无锡迈瑞品牌的AED设备投放数量就在200台左右。
此外,在记者根据地图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寻找这些AED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地铁站、景区等公共场所,AED会设置在比较明显的位置,“AED一般都在服务台的附近,离工作人员近。”地铁四号线某站值班站长向记者表示,在当班人员中一定会配备有急救证的人员来应对突发情况。而在一些室内场所,AED会由专人管理被收纳起来,虽然在AED地图上会显示联系人电话,但在拨打时常会遇到联系不上,或者联系人已经离职的情况,“我现在不在那里,我给你另一个工作人员的电话。”这些情况下,寻找AED的时间无疑将会增加。
B
释疑——
AED的使用复杂吗?
误操作要不要担责?
“请问您了解AED吗?”“您知道这个橙色的设备是做什么的吗?”……记者在地铁市民中心站、无锡火车站等配备有AED的站点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数十名市民,其中,“不知道”“不清楚”占了回答的大多数。只有一位从事体育行业的萧先生说了解AED,“我在学校里是学体育专业的,像这些急救知识也都学过,不学这个专业的肯定不太了解。”
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市民在看到AED时会产生“这个仪器看上去好专业,是给普通人用的吗?”“万一误操作,救人不成反伤人怎么办呢?”等疑问。那么AED的使用复杂吗?“其实AED就是给普通人使用的,并且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更新迭代,操作上更为便捷。只要你打开设备,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肯定没问题的。”据无锡999救援队张颖介绍,救援队每周都会对各大中小学进行心肺复苏、AED、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普及,“小朋友们接受度比成人还高,刚见到AED确实会有点疑虑,但我们只要演示一遍,讲解一遍,他们都能立马上手。”
针对“救人误操作会不会要承担责任”这个问题,江苏东银律师事务所徐蕾表示,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也被称作“好人法”,打消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