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体育公园的一角,二十多个人正在耍花样石锁,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无论抛得多高都能稳稳接住。这样的石锁健身点位无锡共有24个,花样石锁能在无锡有如此红火的盛况,离不开一个人十多年来的努力,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撂石锁(无锡花样石锁)的省级传承人——阚国祥。
撂石锁是一种古老的武术功力项目,相传产生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在无锡地区盛行。石锁分为大小两种,大石锁可以重达30公斤至50公斤,小石锁一般也有5公斤左右。与北方石锁单纯考量力量不同,无锡花样石锁主要用的是小石锁,以“飘逸灵动、技巧见长”。
重达10斤的石锁在空中翻飞落下时,用头接、拳接、掌接或肘接,整套动作看似轻巧,实则惊险刺激。在无锡市石锁博物馆旁的草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撂石锁的阚国祥。体力和力量虽然不如前几年了,但热爱之心丝毫没有减少,70多岁的阚国祥现在仍每天都会坚持练半个小时。
阚国祥回忆儿叶第一次在庙会上看撂石锁,“年幼的我每次都会挤到前排去看撂石锁的表演,一套下来总共也就五六个动作,其实并不复杂,但行云流水的动作还是让我惊叹不已。”自那之后,他经常会跟着身边的老人家学习,起初连两公斤的石锁拿起来都费事,但就算是握握锁把,掂量两下也很知足。
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阚国祥始终不能忘记儿时撂石锁的乐趣。事业稳定之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石锁上。在阚国祥看来,石锁的材质和结构看着简单,但其中的手法、花样颇多。经过长时间的全国各地的走访学习,他将无锡花样石锁的动作从最初的十多种拓展到了一百多种,如:拳顶、一炷香、张飞跨马等。除了花样的创新,阚国祥还将石锁带上了正规化、体系化的道路。他一手创建了全国唯一一家省级石锁协会,全国唯一一家石锁博物馆,并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类石锁比赛,屡创佳绩,久而久之无锡花样石锁的名头越来越响。
“最近,我们在编写一本中国石锁教程和竞赛规则的书,希望可以把石锁的动作和标准规范化,目前已经有108个动作,后续还会有所增加,每一个动作都会有相应的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动作教程。”阚国祥向记者透露。
为了让更多初学者能尽快上手,阚国祥特意发明了橡胶石锁。与传统石锁相比,新型橡胶石锁的前、后、底部重量都更均匀,翻转更加流畅,练习起来也不易受伤。
近几年,这项非遗以石锁健身操的形式走进了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协新技工学校等多家院校。三分多钟的动作编排,可以让学生们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性。同时,全市24个石锁健身点位,每天都准时开练,有人愿意学就可以免费教。无锡石锁人的规模已有三百多名骨干成员外加一万多名爱好者,撂石锁的乐趣感染、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这项古老的运动慢慢从一个冷门的运动项目,发展成老少咸宜的健身运动,继续发光发热,代代传承。 (殷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