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助残疾家庭谋生 解环境杂乱难题

10辆慈善助残幸福快车迎主人

  本报讯 13日上午,扬名街道幸福嘉里园区内10辆慈善助残幸福快车迎来了他们的主人。这些车辆将为该街道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提供谋生平台,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自力更生,解决生存问题。同时,这一尝试也立图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提供一份“疏导思路”。

  “这个车子真好!”今年70岁的老席双手空荡荡的,他看着给新配置好的电动售货车,感觉特别好。雨天,他也能出来摆花摊了,一些不那么娇气的花花草草也能放在小车里过夜,不用儿子每天从三楼家中帮他搬上搬下。老席曾在无锡一家大企业工作,38岁那年的一次工伤事故,让他失去了双手。从正常人变成一个什么都要靠人帮助的残疾人,他非常失落。慢慢地,他开始在中桥二村摆个卖花摊,周围的人和他熟悉起来,有说有笑,让他忘记了自己不幸。“其实我这花摊不赚多少钱,一个月就能有点零花钱”,老席说,在家里,会觉得无所事事,反倒是摆摊时,才会觉得开心。周边的老朋友们,也把他的花摊当成聚点,看看开得正艳的花,一起聊个天,日子变得轻轻松松。

  另一位做烧饼的乔师傅自己不是残疾人,但他的父母都瘫痪在床,要依靠他赚钱治病。“原来我就是个野摊,看到城管来了,立马跑路”,老乔说,自己1995年就从安徽老家来了无锡,什么都做。他的摊位一直没有固定场所,好一点的位置,店面租金贵;位置不好的,赚不到钱。这次,扬名街道有了这样的便民服务车,他不仅有了固定场所,还办成了营业执照,把他高兴坏了。

  当天,共有十位来自残疾人家庭的小生意人用上了这样的“幸福快车”。每辆车的经营类目不同,有修钥匙、修皮鞋的,有缝衣服的,经营小百货的,卖文创产品的,他们绝大部分本人就是残疾人。租金每月只需100元,但作为对公益的回报,他们将对扬名街道的残疾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9折优惠,这些条款都写在车身上,接受市民的监督。对于这个,老乔说,一点都不难做到。他平时卖烧饼,看到身体不好的残疾人和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都不收他们钱。这份承诺,他不会打折。

  扬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车是4轮电动车,可以开动,车内面积约6平方米。裸车成本每辆为2.5万元,这次克服疫情,突破重重困难,从山东定制后拉回无锡。到无锡后,扬名街道还为车里添置了空调、桌椅,进行了装修美化,还设有广告装置,连收款二维码也帮着一并做好,估计每辆车的成本最终为3.5—4万元,其中来自无锡市慈善总会的慈善资金为20万元,其余由该街道配套部分费用。

  这些车主其实本来就在扬名街道的各个角落摆摊设点,长期没有营业执照,经营环境比较杂乱。但这些残疾人经营的大多是百姓生活中所需要的便民服务,市场有需求。扬名街道会同城管考察了场地,在不影响交通等情况下固定摊位,并帮车主办理了营业执照合规经营。(黄孝萍/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