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票房将近10亿,电影《独行月球》可谓是不负期待。
毕竟在业内首轮看片之后,不少平台给出的预测票房都是奔着30+亿,而在“开心麻花”之前出品的电影中,票房最高的是超25亿的《西虹市首富》。
或许,没有一个导演会嫌票房少。用张吃鱼的话来说,《独行月球》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但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如今的呈现已经满足了我当时的预期。”
01.漫画感
《独行月球》的故事乍一听很简单,一个宇航员被落在了月球上,看到地球被陨石撞击之后,以为自己成为全宇宙最后一个人,但没想到他的所有行为都被直播了出去。
漫画感,是张吃鱼自己一直想拍的电影气质,“带了点‘沙雕’的气质,以及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于是,在电影里,开篇介绍月盾计划,乃至后面沈腾饰演的独孤月组建航天船等场景,都是用了非常动画风格的视觉效果。甚至电影里,不止一次用分屏效果,呈现独孤月和马丽饰演的马蓝星的“同屏共振”。这一切,都是张吃鱼的专属浪漫。
漫画感、天马行空、浪漫,《独行月球》几乎把张吃鱼水瓶座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上映之后,被观众津津乐道的那段“袋鼠拉车”,也是导演最期待的桥段。“从当初剧本设计出来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最后呈现出来,我非常满意,就是那种一人一鼠在月球表面自由驰骋的感觉,特别浪漫。”
三个“特别”,足以见得张吃鱼内心那股暗涌着的成就感。
02.含腾量
如果《独行月球》的男主换一个人可行吗?这个答案毋庸置疑。
张吃鱼看完剧本之后,“这个角色只能是大哥来演”。张吃鱼给沈腾发去剧本初稿的同时,还给他剪了一个短视频混剪。短视频尽可能地呈现了电影后期的风格,“里面也用了一些电影素材做参考”。两人又聊了两三天,沈腾就应了下来。
对于沈腾而言,要牺牲后面其他作品的拍摄,对于身体也是挑战。他本身有腰伤,但要穿重达40斤的宇航服道具,而且进组前,颈椎的毛病又复发了,但始终咬牙坚持。
在剧本里,独孤月为了轻生,有一场上吊的戏,但第一遍拍摄之后,沈腾觉得因为吊着威亚,反而让脖子那勒得很失真,要求去掉威亚,可是这种操作非常危险,就连动作指导都不敢冒险。“但腾哥一直坚持,出来的效果非常好”,但最后为了电影的节奏,张吃鱼不得不把这场戏删掉了。
不仅如此,沈腾这位“大哥”始终在片场,“对我照顾有加,他总能贡献很多创意点子”。
独孤月炸开马蓝星房间的戏,是电影前半段喜感比较密集的地方。当时张吃鱼单纯把情景描绘给了沈腾,“大哥立马做了二次创作”,本来是一个寻常按炸弹按钮的动作,沈腾改成了用脚趾扣动机关,甚至最后利用炸弹的余威,把衣服全部炸飞。
03.宝藏演员
在人物设计中,马蓝星和独孤月的人设相互成就。后者对前者的暗恋,成为了独孤月人物动机的关键,而前者对待后者的态度,也成为了马蓝星这个人物弧光的关键。从最初的不假思索,到最后的柔软,“按钮”成为马蓝星情感的题眼。
在《独行月球》里,每个演员都是导演张吃鱼的“宝藏”。饰演袋鼠的郝瀚,更是如此。
在接到这个角色之后,他就把家搬到了大兴野生动物园旁边,一待就是4个月,每天到动物园蹲点观察袋鼠,又跟着动作导演专门训练了7个月,学习通过威亚控制自己的姿态,模仿袋鼠的跳跃习惯。正如沈腾说的,演员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郝瀚另言,因为他的付出并不能漏脸。
相比起袋鼠的“不露脸”,饰演黄子韬的黄子韬,则因为露脸而牺牲自己。张吃鱼在找对方之前,就已经想好了Plan B,“但没想到人家立马同意了,即便知道电影里,会以秃头、地中海这类形象出现。”
两人甚至在片场开始讨论起假发的话题,甚至最后,还把黄子韬现实中标志的“salute”融进了剧情中。
04.最后
如果说,月球和科幻可以当作“开心麻花”的喜剧舞台,那么整个故事的结局,从搞笑到煽情,是最不“开心麻花”的地方。
但在张吃鱼看来,这并不是煽情,这种情感变化,满足了独孤月的人物成长弧光。
独孤月也获得了圆满的结局,“从孤独的人,到全世界关心着他;从暗恋女神到和女神那么亲近;从被人推成英雄,到最后真正成为英雄。”
回归现实,《独行月球》正如同独孤月那样,成为电影市场的英雄,3天近10亿的票房成绩,不断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7月影市的“孤勇者”。
电影用喜剧挑逗着观众的喜好,用感动点缀了情绪。或许,就像张吃鱼说的,想笑就笑,总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吧!
(1905电影网,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