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少雨之下,目前我市是否会发生旱情,居民饮水及农田灌溉用水有无保障?昨天,记者从无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今年入汛以来,我市面雨量刷新1992年以来的最低值,旱情初步显现。对此,我市水利等部门提前开展防旱工作,通过智慧监测、科学调度等手段,全力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数据分析】
两项雨量刷新最低值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小稳介绍,自今年5月1日入汛以来,我市降雨较常年明显偏少。截至8月8日8时,无锡地区汛期面雨量268.1毫米,比多年同期(1951-2021年)降雨量505.3毫米偏少46.9%,刷新1992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其中,5月极端少雨,当月面雨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这种现象与今年“梅姑娘”存在感较弱,出梅后持续高温少雨有关。其中,今年入梅晚出梅早,梅雨期仅15天(常年平均25.3天),全市面平均梅雨量78.2毫米,较常年偏少7成。7月8日出梅后,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6成。
当前,我市主要河湖水位正常略偏低,山区库塘水位持续下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8时,太湖月平均水位3.17米,较常年同期偏低0.29米,为2004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横山、油车两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454万立方米,不足常年同期的4成,宜兴全市17座小型水库蓄水量638万立方米,约为常年同期的74%。
【防旱行动】
水利工程调度更精准
针对今夏高温少雨的情况,市水利局做好“备战”工作,确保全市生产生活有充足的水源保障。
据介绍,市区供水主要依靠太湖和长江两个水源地,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大运河及城乡区域河道。如何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不仅关系到供水、灌溉、航运等基础功能,也关系到区域水环境、水生态。
今年汛期,市水利局通过沿江闸站适时引排水,合理调控区域河网水位。截至目前,全市沿江闸站累计引水9.18亿立方米,累计排水1.45亿立方米。同时,“引江济太”、新沟河江阴水利枢纽引水等重点引调水工作先后实施。
引江济太调水是近10年来首次在主汛期开展,通过调度望虞河水利枢纽闸泵联合运行,日引长江水量1000至16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太湖水位下降趋势;新沟河江阴水利枢纽,自2018年建成以来,一直以排水为主,此次系首次启动引水工作。
/ 答疑 /
1.“大水缸”里的水够喝吗?
市区江阴正常,宜兴启用备源
那么,目前我市各个“大水缸”家底如何?居民生活饮水是否有保障?
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市区供水量在160万吨/日左右,太湖、长江两大水源地供水能力合计245万吨/日,市区整体供水安全系数较高。
江阴共有3个长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设计取水能力110万吨/日,夏季实际取水约85万吨/日,能满足江阴市用水需求。此外,江阴还有两个应急备用水源地(设计规模共计52万吨/日),目前江阴市水源地供水情况正常。
宜兴主力供水水源为横山水库、油车水库,针对当前水库蓄水量不足的形势,宜兴已启用西氿备用水源并逐步提升取水量,以保障居民饮用水。
2.农作灌溉用水有无保障?
引调水起效果,尚无旱情发生
在灌溉用水方面,据农业部门统计数据,目前,我市秋粮播种面积近7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3万亩,玉米面积1.44万亩,大豆面积3.4万亩。得益于沿江引水、“引江济太”等水利工程调度,全市河网水位相对稳定,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作物当前需水用水情况正常,尚无旱情发生。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汛情,强化与相关部门的会商研判、做好水利工程调度,加强水源监督,确保城乡用水安全。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