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持续高温, 蚊子变少了?

专家:避暑去了,提防反扑

  图为专家在诱捕蚊子。

  最近一段时间,无锡的天气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热”。不少市民注意到,与去年同期相比,天气除了热,蚊子似乎也少了很多。连日来,记者采访疾控部门、蚊虫防治业内人士,得知最近持续高温确实让蚊子活跃度降低了很多。但是接下来,一旦气温适宜,蚊子卷土重来是个大概率事件。

  蚊子少了话题上热搜

  在网友发起的网络投票“夏天你最烦什么?”在蚊子、太热、妆会花、晒黑这4个选项中,有16万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最烦“蚊子”的票数占85262票,超过一半。显然,对蚊子欲除之而后快的市民大有人在。

  “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的话题,于近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来网友热议,甚至一度登顶。截至8月16日发稿前,该话题阅览总数高达3.8亿次,讨论次数超过3.4亿次。不少网友表示,之前“6·18”等电商节上买的电蚊香和驱蚊花露水都“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自己也睡了很多安生觉。

  “我们家住在二楼,每年夏天,为了驱蚊那是招数不断,蚊香、蚊帐、驱蚊水、电蚊拍一一上阵。今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温天气,蚊子少多了,蚊香都没点几次。”市民小敏告诉记者。

  家住惠山新城的市民陈先生喜欢钓鱼,平时在小区附近小河内过过钓鱼瘾。他表示,以前周末经常和小伙伴野外钓鱼,花露水、风油精、防晒服是常备防蚊“三件套”,即便如此,还是感觉草丛里、河边蚊子“猛于虎”,而今年却明显感觉蚊子不多,他戏称,“钓鱼时没有蚊子在一旁作伴,反而觉得有点不适应”。

  近期不利蚊虫繁殖

  无锡疾控中心消媒与血寄地病防制科副科长兰策介表示,每年3月到11月,无锡市疾控中心每个月都会监测蚊虫密度。从监测数据看,今年8月上旬的蚊密度低于7月。“每年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蚊虫的密度会明显下降。因为今年气温持续在40℃左右,蚊虫密度下降的感觉更加明显。”兰策介说,蚊虫的孳生离不开水体,但近几个月雨水比往年偏少,气温也比较高,这些都是蚊虫孳生繁殖的不利因素。

  按照行业内的说法,“无水便无蚊”。积水是蚊子的主要滋生地,蚊子的数量与积水坑息息相关。兰策介告诉记者,“近年来,无锡整体卫生情况有所好转,蚊虫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温度对蚊虫活动的影响也比较大。“最适合蚊虫繁殖的温度是28-30℃;超过35℃的话,就不适合蚊虫繁殖了,它们的活动能力会大大减弱,到了40℃基本就活不下去了。”兰策介说,蚊子的生活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都是在积水里面,室外气温高导致地面小积水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蚊虫无法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兰策介介绍,无锡城区最常见的蚊子有两种: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其中淡色库蚊是室内最常见的蚊子,白天大多栖息在野外,特别喜欢下水道、臭水坑等“污水型”环境,傍晚或夜间进入室内活动,一般称为“家蚊”。白纹伊蚊因为黑白相间的身体,常被人称为“花蚊子”。它的雌蚊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凶猛,有“亚洲虎蚊”之称;幼虫孳生在水体较清澈的小型容器积水中,如花坛、树洞、盆景、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

  每年,兰策介都会和同事们去小区、公园等抓蚊子做实验。他们抓的是孑孓和成虫。“我们会在小区内设置陷阱去抓蚊子幼虫,在繁殖周期内将幼虫带回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兰策介说,他们设置的陷阱是圆形的容器,口径25厘米左右,深度大概20厘米,里面会加水并放置干枯的树叶,模拟成与自然水体差不多的环境吸引蚊虫到陷阱里产卵。对于蚊子成虫,兰策介和同事们是在小区或者野外,采用诱捕蚊虫的工具:用二氧化碳捕蚊器来人工释放二氧化碳,引诱蚊子过来捕捉。

  高层的蚊子从哪来?

  “每次带小朋友们出去玩,感觉蚊子就喜欢盯着我咬,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血型特别合蚊子胃口?”市民朱女士说。“血型不是影响引诱力的直接因素。”兰策介告诉记者,直接影响蚊虫引诱力的是人体散发的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苯乙酮、乳酸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家住小区高层,每逢夏天家中仍有蚊子。这些蚊子是怎么飞这么高的?兰策介表示,这些“高层蚊子”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蚊子会进入电梯,通过吸附在人或物品上被带入高层家中,或者会通过楼梯一层一层的跃迁。二是蚊子被带入家中后,在适宜的环境中(如家中绿植容器有积水、卫生间有储水盆等)继续产卵繁殖,长成为蚊虫。

  人体的皮肤下遍布神经,蚊子在吸血过程中碰到神经,人就会出现疼痛的感觉。有研究显示,蚊子叮人的时候,人的免疫系统就会作出过敏反应,释放出一类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人血管内壁细胞分离,从而导致一部分液体渗入皮肤之中。这些从血管中渗透出来的额外液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了一个鼓包,它对周围的其他感受器造成刺激,使人感到痒。

  总体数量未必减少

  昨天,对蚊子等昆虫颇有研究的无锡动物园野生动物专家谢决明告诉记者,蚊子少了也许是错觉,背后的真相其实挺令人闹心的:入夏至今持续高温天数“爆表”,蚊子热得“罢工”,躲起来了,活跃度较往年有所降低,再加上疫情和高温因素的叠加,市民外出频率大幅度减少,人、蚊双方交集少了。但是,蚊子总体数量有时候不一定减少,它只是藏起来了,给外出市民留下了蚊子今年变少了的错觉。谢决明表示,蚊子并不傻,遇到大太阳和高温天不会外出晒太阳的,它们也知道躲进凉快的地方避暑。

  15日晚约23时,无锡迎来一场雷暴雨,短短10分钟,不少地方已经有了积水。市民纷纷深夜发朋友圈,期盼暴雨后可能到来的降温天气。16日,无锡气象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公告》拟在16日到17日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也就是说,高温缓解可能真的要来了。专家提醒,一旦环境舒适后,蚊子可能会杀个回马枪,市民若想不被蚊子叮咬,平时做好灭蚊的工作还是少不了。

  也有网友说,夏末秋初才是蚊子活跃期。等到9月份天气凉爽了,那些潜伏的蚊子会不会为了“最后的晚餐”都出来兴风作浪?到时候还会不会迎来一个蚊虫的狂欢夜?对此,专家表示,大大小小的水体是蚊子孳生的来源,因此对蚊子孳生的水体清理和控制是防止蚊子“回潮”的根本措施。平时,家里备好电热蚊香、电蚊拍等进行杀灭,选择合适的蚊帐和纱窗等物理防蚊方式。外出时,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防蚊液,防止蚊虫叮咬。同时,小区物业也应该积极清除小区内各类蚊虫孳生的场所,小区地沟、电梯场所、地下车库、下水道等要定期投放诱蚊器。

  (晚报记者 冯成 黄振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