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新闻

暑假打工

他们踏入“职场”第一步

  新华社资料图

  “每天早上6点起来,把桃园里采摘好的桃子送到分拣基地,最后搬上货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的小曹(化名)说,20多斤重的果篮,自己一上午要拎几十筐。因为家离桃园较远,收了工,他就住在老板安排的“员工宿舍”。“一个老旧民房里,放了很多张90厘米宽的高低双人床,和桃子采摘工人一同吃住。”这,就是小曹暑假的日常。刚开始干活那几天,小曹每天晚上手臂酸痛到难以入睡,为了节省些力气,他还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

  进入暑假,除了休息、旅游,许多大学生们选择利用假期打工。这些00后们“小打工人”们干得怎么样?老板愿意为他们的表现付工钱吗?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大学生暑假工,走访了部分商场、餐饮店,了解00后大学生们眼里的“打工生活”。

  入职体会 “打工比躺平自由”

  与小曹要顶着烈日干活不同,在经开区一家连锁店打工的王睿感觉“工作比较轻松”。他每天只要在门口迎接客人、帮忙打包、维持店内秩序,就能拿到22元的时薪。虽然工作辛苦程度不同,但小曹和王睿都认为,外出打工实属“无奈之举”。

  “放暑假,谁不想舒舒服服地躺在空调房里看电视打游戏?刚回家那几天,父母都会做些好吃好喝的,但是躺了几天后,家长态度就‘360度大转弯’,我不仅要做家务,连睡懒觉都会被骂。”小曹说道。王睿告诉记者,自己吸取了上个暑假的“血泪教训”,在还没放暑假的时候就开始寻找打工机会,“一方面自己确实可以赚点零花钱,更重要的是不用整天看父母脸色,感觉打工比在家躺平还要自由。”

  面对孩子的“控诉”,父母心中如何感想?小曹的父母说,他们对小曹一直要求比较高。“作为男孩子,我们希望他能尽快独立,自己体验赚钱生活的不易。我们开了十几年的龙虾店,每天凌晨两三点下班,下午4点钟起床去店里干活,昼夜颠倒,感觉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小曹妈妈说道。去年,小曹的爸爸动了手术,现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连搬一箱啤酒送货都有些吃力。“孩子毕竟要走向社会,不能一放假就整天躺在床上,利用暑假时间在外面锻炼锻炼,多多少少是可以帮助他成长的。”

  老板吐槽 “三个暑期工等于一个全职”

  学生们充实了腰包,还免了被父母责骂,内心感到“小确幸”,雇主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滨湖区某家奶茶店的店长赵林(化名)却向记者诉苦。“今年夏天,我们店里招了七八个暑假工,其中有两个觉得打工太累,干了两天就要辞职;有的员工工作态度不积极,对待客人不耐烦,聊天吹牛比谁都行。”赵林说,面对这些00后暑期工们,自己怕话说重了伤害他们自尊心,只能让他们做最简单的活。“不同的奶茶果茶配方都不同,需要将做法背下来,这种属于技术活,基本上不会让暑期工做。现在店里的做法是,一个暑期工只做一个活,一个人专门做果切,一个人专门负责加料,一个人只负责打包。”赵林认为,三个暑期工做的活加在一起,都不一定比全职员工做的多。

  不过,某家主打江浙菜的饭店经理马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不省心的员工哪家店都会有,关键是管理者要善于识人、留人。而且从本质上看,公司之所以雇佣暑期工一定有利益考量。”马经理认为,对于奶茶店这样快时尚餐饮店,对于暑期工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因为饮品制作简单,新手上手快;另一方面招聘暑期工也大大减少了用工成本。“以奶茶店为代表的餐饮行业,由于用餐人数分时段,当客人较多、全职员工忙不过来的时候,让暑期工顶上,上几个小时给几个小时的工钱,全部雇佣全职并不划算。从用工成本上来说,三个暑期工等于一个全职也可以成立。”马经理说。

  事实上,奶茶店正是吸纳暑期工的“大户”。记者走访了COCO、茶百道、喜茶、奈茶的雪、蜜雪冰城等十几家奶茶店,店内都招收了暑期工,且人数均高于5人,一些店面较大的商铺,暑假工人数甚至超过了全职员工。而奶茶作为年轻人的“快乐水”,再加上工作时间规律、上班环境多是有空调的凉爽室内,更成为学生们打工的第一考量。“每天免费喝奶茶,芋圆、珍珠、椰果小料随心加”,如今已经正式工作的宋轶回想起自己在奶茶店打工的经历,仍觉得十分甜蜜。记者8月初向各大门店询问是否有暑期打工空余岗位时,均被告知全部招满。“我们6月份就开始招聘暑假工,到了7月初就已经招满,前段时间有20多个暑期工过来面试,有些学生因为期末考试结束得比较早,6月中旬就过来上班了。”赵林说。

  自我保护 “没有合同就不去”

  “老板不付工资怎么办?”“到月克扣工钱如何维权?”这些职场人要考虑的问题,00后们也想到了,面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他们毫不含糊。

  “我暑假打工,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时薪不能低于18元,第二是必须是知名连锁品牌。”在滨湖区无印良品门店工作的方方(化名)说道。方方在南京上学,从大一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外打工,前年寒假的一次被骗经历,让她铭记在心。“寒假的时候,在一家私人奶茶店打工,什么合同也没有签,都是口头上的约定。工作一周后,店长突然说,因为我春节期间不能继续上班,就把我辞退了,一分钱也没有拿到。”回想起这段经历,方方觉得自己“太傻了”。在那之后,她所有的打工行为都和对方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工作时间、地点、支付方法、劳务范围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方方也在打工的工作地点上用心挑选,“最好选名气比较大的店铺,他们不会对暑期工过分苛刻,排班也比较合理,遇到志同道合小伙伴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毕业后想进快消行业发展,知名品牌的实习经历也能给简历加分。”

  新吴区一家连锁披萨店的餐厅经理孙经理告诉记者,知名品牌店铺招聘实习生或者暑期工流程都较规范,“先投递简历、然后经过筛选后再面试,面试通过了会主动跟实习生签劳动合同。”孙经理认为,签订劳动合同不仅仅是保护暑期工的权益,更是对自身的负责,厘清劳务边界,有利于塑造品牌优质形象。“口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旦出现暑期工的用人用工问题,经过网络曝光发酵后,公司在声誉上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没有品牌会为了蝇头小利冒这个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用人成本损失,孙经理和马经理都向记者表示,在招聘暑期大学生时,会更青睐校园实践经历比较丰富的学生。“比如,在社团、学生组织、学生会里面任职的,一般性格会比较开朗,在待人接物上也会更从容些。”

  律师提醒

  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主任范凯洲:为更好保障暑期打工生的个人权益,建议打工的大学生们树立三个意识:法律意识、契约意识和保险意识。打工的学生们应与雇主签书面合同,明确打工期限、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劳务报酬等;也可以通过微信、短信及电子邮件等电子方式保存证据,并注意购买必要的人身保险。当雇主不提供书面合同时,暑期工可以主动拟一份协议并与雇主签署或微信等确认,同样也具有法律效力。

  (晚报记者 陈婧怡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