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老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人对于养老这个问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以为天上早晚会掉“馅饼”,或者认为国家为这个事情买单是天经地义。在这里,想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从大的宏观层面来讲,中国这么多老人,全部靠国家来给你养老,基本是不现实的,国家能够做到让最困难的一群人有养老保障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很多人一说到这个问题,就喜欢拿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例子来做对比,比如北欧,好像觉得北欧国家能做到,我们国家为什么就做不到。先不说其它很多复杂的原因,就单从人口角度来说,北欧那些国家加起来才多少人口,我们国家多少人口?据预测,到2050年,我们国家的老龄人口要达到将近5亿,如果这些老人都要靠政府来养老的话,恐怕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得到。所以,对于家里条件好的或自己有能力负担自己养老生活的老人来讲,就不要再想着从国家和政府那里去分一杯羹了,要体谅国家和政府的难处,让国家有更多的资源去分配给最需要的弱势群体,保障这些人能够安享晚年,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做慈善。所以,在养老这个领域,希望有条件的老人要有这个觉悟,多承担一些责任,多为国家大局考虑,养老也要有“共同富裕”的目标。
■话题:养老,体验和拥有哪个更重要
最近看了一本书《瓦尔登湖》,里面有一个很令人深思的观点:生活在于体验,而不在于拥有。这使我想起了很多老年朋友对待养老生活的态度。老人退休以后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年轻时形成的一些观念和习惯性做法,到了老年可能并不适用。比如,有一个地方非常适合养老,在那里老人可以过上非常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但当真正让老人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往往考虑的不是如何去尽快体验或享受这种快乐的养老生活,而是在纠结:这个房子的土地性质是什么,产证还剩多少年,若干年后这个房子怎么处理等等,甚至有的为了一张房产证的问题就决定不去享受这种快乐养老的生活了。其实往深了想,这种观念是何等的荒唐和可笑。为了一张证,说白了就是一张纸,就可以牺牲掉自己整个晚年的幸福生活,这其实就是人们固有的“拥有”执念,好像这个东西只有自己拥有了才可以享受到和体验到,不拥有就无法享受。那试问,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你拥有吗?但你不是照样去旅行和欣赏吗?我们每天要呼吸的空气,有证明你拥有吗?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呼吸吗?我们每天都在体验新鲜的空气,在体验四季花开,在体验鸟儿的歌声,但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曾拥有过。相反的例子,有些爱喝酒的人买了很多好酒,藏在自己的酒窖里,到死都没有品尝过,这些人确实“拥有”了很多美酒,但从来没有体验过美酒的滋味,这种做法是不是很愚蠢呢?所以,养老生活是体验重要,还是拥有重要,确实值得每一位老年朋友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