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家教、陪伴,还带自律功能

电子学习产品“真香”?

  (新华社资料图)

  (新华社资料图)

  又是一年开学季,日益数据化的我们正被更多高科技电子学习产品“轰炸”。拥有家教、陪伴、自律等更多共情与辅助功能,如今的学习类电子产品是否“真香”,终究还是要看操控者——我们人类。

  市场

  电子学习产品“新秀”频出

  临近开学,锡城的电子学习产品市场“日臻佳境”。记者走访了多家商场、超市和店铺,发现电子产品又有了新一轮更新与升级。电动削笔机、电动橡皮擦、桌面吸尘器等清洁用品增加了数据线充电功能,更多厂家提供电池、充电双功能运行。学习平板产品也是“新人辈出”,步步高、华为等主流品牌推出了多款家教学习机,易于便携的小尺寸和功能齐全的桌面机丰俭由人。更有一群细分专攻的小家电学习产品“嗷嗷待哺”,如今夏大火的电子有声单词卡、电子学习计时器、口袋学习机、听力播放器、电子日历等。搜索线上购物平台,会说话的地球仪、作业远程辅导机、智能家教作业灯、智能练习本等五花八门的学习类电子产品更是“新秀”频出。

  “我们的品牌学习机在新华书店、多家大超市都有开架销售,居家期间更有不少急件要求送货上门,销量很好。”某品牌家教机工作人员谢女士表示,随着网课的普及,考虑孩子视力问题,具有更佳护眼效果的学习类平板家教机成为不少家庭的首选,连带着词典笔等其他电子产品一起进入热销状态。尽管学习机上软件丰富,但家长还是会配购其他细分功能类产品,以减少孩子对平板的使用时间,这也就是一系列智能单词卡、练习本等热销的原因。学生近视已是社会问题,电子化又不可避免,这才催生了电子产品的细分市场。“目前来看,各类产品都有用户需求,百花齐放。”

  探访

  拥趸众多,投资万元不手软

  有需求才有市场。对于一向注重家庭教育的无锡人来说,配备电子学习产品几乎是一种刚需。在外企工作的王女士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陆续入手一系列学习类电子产品。当时正是幼儿启蒙理念兴起的时候,学习机的设计与功能更新飞快,从插卡到点读再到App类的软件互动,仅幼儿启蒙时期的学习机就换了三台。进入小学阶段,她又购入了带有学科教育及辅导培训功能的家教平板,时下类纸屏成为市场主流,为了孩子视力考量,她又升级置换了最新版的平板。与此同时,可指读翻译的有道词典笔、红极一时的沉浸式背单词神器“小爱老师”、“超级牛”口袋双语学习机、电纸书Kindle、可书写做题的墨水屏等也一一“收入麾下”。提起使用场景和频率,王女士觉得各种产品各司其职:“上下学路上用口袋机听学习音频和英语绘本;到家后用家教机进行复习巩固、背默词语和预习,还能观看些辅导视频学习提优;‘小爱老师’专注背诵古诗词和英语单词,也能练习口语发音;电纸书大大减少了纸质书的购买成本,还能在阅读英文时自动查阅生词,词典笔也是好帮手;打印试卷有些繁琐,直接把试卷导入墨水屏平板手写答题就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些计时类的产品则能让孩子养成时间意识,合理分配时间。”

  她坦诚表示,学习类电子产品便宜的100多元,贵的五六千元,仅现用的学习机和大屏墨水屏就已轻松破万,她在这方面的累计投资已有数万元之多,“但很值得”。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家庭均认为学习类电子产品值得投资,累计投资破万元的家庭不少。全职妈妈邵女士“入坑”是从以护眼为卖点的京东方画屏开始的。她总结说,电子类学习产品具有陪伴、家教、辅导、自律等多种功能输出,无论是辅导效果和陪伴丰富程度,都比家长直接“做功”有效得多,而且还能解放家长的时间和双手,高替代性让其成为很好的家庭教育助手。“知识点不会,看视频讲解;测试是否掌握了,来一套练习题;做完一键扫描评分,作文还能在线批改;遇到难题,在线询问真人老师;背诵默写,AI发音自查;累了来一局在线围棋,或者听着大历史音频闭目养神……”

  质疑

  容易助长依赖性和惰性

  电子类学习产品一片叫好声之下,也有迟疑的家长心怀隐忧。市民陈先生就对电子产品颇为排斥。他认为,电子产品虽然功能强大,但是正因为知识与答案的易于获得,容易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和惰性。“很多电子产品自带扫描解惑功能,遇到不认识的语文和英语字词,指读下就有结果,的确很方便,但遇到不会的数学题,搜索或扫描下就能有正确答案,哪里还会愿意动脑子呢?”他认为,长此以往,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和人本能的惰性都会无限放大,孩子会变成不会思考的“木头人”。同时,电子产品内置的丰富内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其吸引力堪比手机对成年人的重要性,孩子的课余时间很容易就被电子产品安排得明明白白,完全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理性阅读的时间。此外,再护眼终究是电子屏,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很大。

  陈先生的观点也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同。在探访时,记者就遇到在平板柜台前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李先生。他说,导购虽然表示家长可以控制孩子使用学习机的时间与App下载权限,但想到可能会有些“上瘾”,他还是放下了机器。“有了这样的神器我一定给孩子学习‘加码’,孩子必然厌烦,又是一轮彼此折磨。”他苦笑道,孩子的厌烦情绪必然破坏家庭和谐。

  声音

  家长更应

  “防沉迷”和“防惰性”

  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张红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家庭教育及家庭关系处理具有丰富经验。她认为,电子类学习产品对于家庭的效用好坏关键在家长。她说,电子产品的便携性与功能性代表了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满足,家长为孩子购买无外乎出于三种心理:图方便、得心理安慰以及攀比。如今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家长普遍“亚历山大”,寻找管教孩子的趁手替代品无可厚非;有些家长平日忙于工作而疏于教导孩子,购入电子产品也是应了自我安慰的补偿心理;“人有我也要有”的从众攀比心理也不少。但无论是哪种购入理由,家长都不宜自此成为“甩手掌柜”,把陪伴与教导之责悉数让渡给电子产品。

  “相较孩子的单纯被电子产品吸引来说,家长更应该‘防沉迷’和‘防惰性’。”她表示,家长对于“电子产品万能”的沉迷感会导致孩子的两极反应——要么极度受电子产品“掌控”,要么对其极度厌烦。家长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建立。家长的“惰性”可能会错过很多家庭美妙时光。电子产品是否“香”,使用者才是关键。

  (晚报记者 天易/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