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7日至10月21日,是无锡市首个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全市中小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葑溪耕学园 快乐劳动者
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现有一个劳动实践基地——葑溪耕学园,占地约7亩,划分为种植区、养殖区、教学区等六个区域。
今年秋学期,学校在原连栋大棚中开设了“耕学课堂”,独特的课堂,给予学生全新的体验,知行合一,趣味盎然。
以国家课程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着力构建“快乐研究员”“快乐设计师”“快乐劳作者”“快乐美食家”“快乐抱抱团”五大系列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境出发,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和兴趣,统整农务、家务、班务和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劳动创造与合作分享。
学校设立一至两个实验班进行专题研究,给其他班级提供蓝本,有效推进劳动项目内容。依托“葑溪耕学园”,实验班级大力融入“快乐劳动者”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班本课程,从种植、照料到收获、烹饪、手作,学生亲自参与劳动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学科跨界的探索,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进行融通,在劳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技能,收获品质。
开展劳动教育 成长更加美丽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因地制宜,建成3100多平方米、区域划分鲜明的“廷弼农耕园”。每周开设“班级菜地”研学课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农耕劳动,引导学生学习种植本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勤奋品质,体会劳动乐趣。
学校围绕“农、林、渔”三个主题,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与课程建设的契合点,打造以黄豆节、水稻节、草莓节等为主题的12个节日活动。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开展农耕深度研究性学习。本学期起,学校还精心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劳动争章手册,从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入手,考量学生的劳动力。
学校联合家委会,广泛吸纳家长担任家庭劳动实践指导师,充实家庭劳动新力量。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联系敬老院、社会教育实践基地等,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爱心义卖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劳动教育的外延,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促进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依托真实情境 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勤劳习惯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劳动教育以培养“问题解决者”为价值导向。基于学校的教育实践和高中生的特点,在劳动课程开发中提出以“创设与生活关联的真实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劳习惯”为基本遵循,以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服务劳动和创造劳动为主要内容,以清单化、岗位化、学分化和课程化为实施路径与评价手段推进实施高中劳动教育。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未来和学生最密切的生活场景。每个假期,老师给学生发放家务劳动清单,每个学生每天需完成若干项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学生填写诚信劳动承诺并将过程拍照上传。此外,由家长担任课程导师,教授学生一些居家生活技能。
校园是学生每天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从身边事干起更能培养责任意识与劳动习惯。学校立足校园建设实际和发展需要,将校园模拟成一座“城市”,共设27个职业体验岗位、36个包干区、18块班级责任田。学生每周人均劳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分百行动,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以“温暖你、成长我”为主题,每个假期都设有20个左右的社区服务项目,每个学生就近参与,三年完成不少于40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可获2个学分。
学校以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为基础,打造“想象·创造”课程体系,开发30多门研创式大任务课程,学生人人参与、完成物化成果。学校探索实施高中工程教育,建立与大学贯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动手创造中,养成工程能力,为成为未来工程科技的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南湖“小彩蝶” 劳动益“美”行
无锡市南湖小学通过场域、课程、活动、评价等途径,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培养“坚毅担责”“勤劳诚实”“合作智慧”的南湖“小彩蝶”。
拓宽校内外劳动场域,研发“劳动五味”主题课程,引导学生做勤快、互助的小当家,坚持、负责的小农夫,勤奋、乐学的小工匠,协作、创新的小创客,诚恳、主动的小访客。
丰富学生劳动历程,以“劳动三美”生活样态、“劳动三季”主题活动进行常态建构,记录劳动成长;以节日、节气等为时间轴开展特色活动,修炼劳动本领;以“劳动学程周”搭建展示平台,体悟劳动真谛。
学校将深入推进富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发挥其育人价值,促进“五育”并举,为学生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奠基。
(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