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海归青年扎根乡村 玫瑰产业无限芬芳

  前排中为张骥。

  因为懂得花香四季的浪漫,怀揣振兴乡村的执着,海归青年张骥没有选择去企业上班,而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鹅湖镇南青荡畔创办了鹅湖玫瑰文化园。通过十年的匠心耕耘,张骥成为当地高效农业的带头人,他的玫瑰特色产业更是有声有色。

  现代农业创业的“先行者”

  为何会选择回到无锡种植玫瑰?张骥坦言,一方面是因为外公和母亲都是园艺工作者,从小就给他埋下了热爱生活的种子;另一方面,在英国留学期间,当地田园乡村的生活拓宽了他的视野,他希望国内更多人享受到乡村振兴发展下的田园生活。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始张骥也有过迷茫。考察了一圈后,他决定种玫瑰,因为这行产业链较长,也很有前景。凭着股冲劲和憧憬,张骥一头扎进了玫瑰花海中。他走访了很多玫瑰种植区和相关专家,不断“取经求教”,从一个农业“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玫瑰种植的“行家里手”。开垦荒地、培育花种、反复实验……张骥创新引进了玫瑰、月季、蔷薇等500余种优质品种,打造了占地350亩的玫瑰园;还积极与江苏省农科院,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校合作,进行高档次玫瑰品种的培育、种植及新品种的研发,走上了“精致化、家庭化”路线。

  除了不断提升玫瑰的观赏价值,张骥还积极拓展玫瑰的经济价值,带领团队以玫瑰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衍生创新产品。从食品、美妆、文创、生物技术四大领域入手,成功研发了玫瑰鲜花饼、玫瑰花茶、玫瑰红酒、玫瑰精油、天然植物洗剂等多款衍生品。其中,玫瑰鲜花饼获得了“真正无锡味,乡村特色美食”,以及“上海食品博览会旅游创新食品”等美誉。

  乡村旅游文化的“传播者”

  为了进一步拓展玫瑰园的知晓度,张骥从文化创意价值着手,挖掘玫瑰文化内涵,打造全新文化形象;同时,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让游客在观赏花卉中更好体验玫瑰文化和内涵,感受乡村旅游的魅力。

  他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玫瑰园打造成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每年,国内外的青年艺术才俊及社会团体都会欢聚玫瑰园,奏响文化交流的田园乐章。通过“优美田园风光+优质文艺展演”的运营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园区观光体验,打响了旅游文化品牌,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近年来,张骥结合中国古老玫瑰、中国近代玫瑰、世界优选玫瑰等不同品种,重新布局“体验式”的景观,“沉浸式”地将玫瑰文化园的基础建设和人文建设串联起来。“我们先后将‘青少年绿植教育文化’‘玫瑰婚庆文化’‘老年体育健身文化’等匠心融入传统园林艺术,吸引了大量观光游览人群。”张骥对玫瑰文化产业的潜力充满信心。

  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者”

  如今,张骥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他对玫瑰事业的追求还不止这些。“玫瑰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国山东沿海,但非常可惜那会儿没有植物学家去做种质资源保护,导致很多优质品种流失,以至于现在很多的玫瑰还要从国外进口。”张骥说,他想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些品种收集齐,把种质资源保存好,“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做,把它们保护培育下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

  身为锡山区青联委员,近年来,张骥着眼一二三产联动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园区与当地村民合作制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园区种植养护、生产加工、旅游接待等多方面提供了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近百余人,有力地缓解了村民的就业难题,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此外,张骥还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与无锡市玫瑰书屋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共同成立了“玫瑰书屋青少年公益基金”,从2012年开始每年联合无锡市各中小学校进行图书募捐公益活动,并向四川、云南贫困山区捐赠图书,帮助当地学校建立“玫瑰书屋公益阅读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把这样一份美好的事业、把我们种玫瑰的热情传递给下一代。”张骥这样说。(晚报记者 潘凡)

  链接

  今年的“最美家乡人”活动,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平台、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计划联合全国一批重点合作媒体,围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以“投身希望热土,振兴最美家乡”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欢迎@江南晚报微信或微博,也可拨打电话0510—88300000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