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二泉月·书苑

唯有读书不可辜负

2022年读书记略

  | 任兮 文 |

  葛剑雄曾经说,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不同的目的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求知,要学会选择性地读书;第二,如果到了研究阶段,要去研究问题,这时读书必须学会穷尽;第三,如果是为了人生的乐趣而读书,那么前面两种都不需要,可以随心所欲”。作为一位后生晚学,也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我目前的阅读似乎在第二阶段,带有某种“功利性”,虽不能“穷尽”,但集中于历史领域。2022年,读过且比较有印象的书有以下数种。

  《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赵世瑜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在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图景中,研究者多以政治史、制度史为重,历史著作的“主角”都是帝王将相或者先驱伟人。近代,国内历史学逐渐转变为以社会经济史为中心。再之后,民生百态和大众心理成为历史研究热潮,不但大量社会学科的知识、研究方法被引入历史学,而且历史书的C位也越来越多让渡给某个群体甚至某个无名之辈。这类书中,赵世瑜的《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是一本代表作。本书借苏州太湖洞庭地区至今仍保有的“抬猛将”习俗,讲述了跨越千年的江南水上人的上岸史,梳理出一条新的叙述江南史的脉络。

  《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王笛 著,中信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有人说,这是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它,你会看到鲜活生动的古代日常,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探索生活中那些隐秘的角落。王笛的《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去细察普通人的生活。他这样说道:“史学没有无意义的研究对象,无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多么平淡无奇,多么缺乏宏大叙事,如果我们有利用‘显微镜’解剖对象的本领,有贴近民众的心态和毅力,我们都可以从那表面看来‘无意义’的对象中发现有意义的内涵。”《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就是这样一部从“无意义”中发现“有意义”的作品。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李孝悌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海外学人李孝悌的《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作品。该书以“桃花扇底送南朝”的故事作为开篇,讲述了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的在清廷入仕,有的修建园林隐匿……家国兴亡之下的个人抉择,在这些极其生活化的场景中得以展现。同时,也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重现了从明清到20世纪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感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不断丰富着读者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罗新 著,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

  还有一本史学著作值得推荐,那就是罗新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这是一部有关微观史、个人史的著作。本书传主王钟儿只留下了千字墓志铭,但作者凭借着数十年魏晋南北朝研究积累的深厚学养,以及他钩联、推理历史的能力,漫漫铺陈开去。在王钟儿个人的命运里,不但看到了南朝刘宋和拓跋北魏两国冲突竞逐的历史,更目睹了皇甫氏、文罗气、杨氏、刘阿素、张安姬、缑光姬、孟元华等被历史淹没的普通女人的生命史。这些和王钟儿一样在北魏皇宫度过“漫长余生”的女人,不仅仅是属于罗新笔下的人物,她们就是历史本身。

  “徽州文化散文精编”三册,赵焰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赵焰的“徽州文化散文精编”系列有《行走新安江·徽之味》、《思想徽州·徽商六讲》、《千年徽州梦·老徽州》三本,是介绍地域文化的力作。赵焰的徽州文化散文,不同于一般性游记随笔,在阅尽徽州山水风光的同时,以一个文化行走者的姿态,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徽州的历史、文化、人物、风情等。各分册之间,既有整体概貌,又各有侧重。赵焰的徽州散文,既有情感的渗透,又有理性的思考,有人评价是“坐”中国文化的“天”,来“观”徽州文化的“井”,可谓一语中的。

  《夏承焘日记全编》(全十二册),吴蓓 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这是“一代词宗”夏承焘现存日记的汇编,收录了其1916年(十七岁)至1985年(去世前一年)近70年(中间有数年日记佚失)的日记,皇皇十二巨册。翻阅了夏氏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的五年日记,撷取其中的素材写下了《夏承焘日记中的国专沪校》。日记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作品,作者大多是在不准备发表的情况下所写的,能够表现出作者的个性,也能一窥当时人事的真相。鲁迅说过:“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样日记的人们很不少。假使写的人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会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因为他写的时候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来。”日记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并不易接受,而对于史学爱好者来说却是“宝藏”。今年还翻阅了《顾廷龙日记》《夏鼐日记》。

  《弘一大师传》,陈慧剑 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9年1月出版

  有关弘一的著作有着许多版本,各有精彩。今年阅读了海外陈慧剑的《弘一大师传》。此著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后半部更是一部有关佛理的读物。弘一法师圆寂前的遗言“悲欣交集”和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至今让人难以参悟。多年前曾想追随弘一的脚步,逐一拜谒与他有关的寺院。他出家的杭州虎跑寺去过了,他圆寂的泉州温陵养老院去过了,还有白马湖畔的晚晴山房去过了。读完此书,重萌了拜谒弘一遗迹的念头。

  《金色河流》,鲁敏 著,译林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除了史学著作,文学还是要读的。许是与作者同龄的缘故,鲁敏《金色河流》描绘的场景或隐或现地在身边发生过。这是一部现代主义的长篇小说,选取改革开放后民企蓬勃发展背景下的第一代小老板为主人公,以近40万字的篇幅,借助一个家族40年的沧海桑田,详细铺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区成立、民企涌现、国企改制、下海经商、深交所成立、计生政策、结对助学、昆曲复兴等时代关键词,细致讲述一个关于道德情感、物质创造与时代多频共振的故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宽广的河流,或如涓涓细流,或如滔滔大江,这奔流不息的一生,创造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金色河流》对此作出了个性化的“回响”。

  《南方云集》,汗漫 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雨花》杂志刊登的《惠山记》让我“认识”了汗漫,也让我喜欢上了汗漫的作品。读了他的旧著《南方云集》。《同里记》《盛泽记》《山阴记》……散文集中的这些文章,有着与《惠山记》类似的文学“面貌”。作为一位移居者,汗漫将着笔的视野放在了“南方”,传达着具有个人特性的南方生活经验和中年况味,体悟深刻。作为一位在诗歌与散文跨界写作的作者,汗漫的文字又有文本创新的特质,笔调缓慢细腻,且有色彩感,在遣字造句上十分讲究,具有较强的个人辨识度。

  《一切境》,庆山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也喜欢庆山的文字。庆山,曾经的安妮宝贝。她说:“散文是我创作内容中重要的组成,比重与长篇小说同行并进。”散文集《一切境》记录了她近几年来的日常观察、旅行、阅读和思考。《一切境》的写作风格倾向于散漫随性,三言两语可成篇,一两段便可成文,仿佛与知己之人谈话,诚恳、单纯而率性。在这本书中,所有隐秘而深刻的记忆和情感袒露无余,有她个体生活印记和心路历程的呈现,更有她对文学、生活、情感的自我思省。庆山的散文就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自己的生活,也“折射出观者各自心中的‘一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