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2022:私人阅读十二佳

  | 朱武英 文 |

  2022,保持一个读书人对阅读朴素低饱和的热情。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十二本,聊记时光。2023,希望图书馆一直一直开着,希望爱书的人永远干净纯粹。

  1.辛波斯卡《非必要阅读》

  图书馆的书再怎么省着读,也读完了。这个时期,只能动用家庭藏书。辛波斯卡,阳光洒在这老太太的小照上,美极了,是也可以说“我是个老派的人,觉得读书是人类迄今发明的最光荣的消遣”的。

  2.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她那么年轻,年轻到我都不好意思承认,她那些写与捡垃圾的外婆一起度过的被众人歧视的“小学坡”时光,不过轻轻说了句“那天回家,我不过一边哭,一边继续捡垃圾,那时我还没有想到命运的事情”。读她写她107岁的老外婆,“不能奔跑,不能流畅地表达,不能站起来笔直地选择生活,甚至不能控制一场哭泣。她在我们的轻蔑和厌倦中维持呼吸,放弃自我,等待——同我们一同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想起带我长大,等十多年后我跟着父亲从山西回来,已经躺在床上每天安静得像不存在一样的太外婆,读得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

  亲爱的李娟,谢谢你让人笑着安静流泪的文字。请一直一直干净、纯粹。

  3.奈保尔《自由国度》

  《南方的转折》《大河湾》《半生》《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我承认,这个充满邪性的家伙总是让我无比迷恋。“海水不管在深夜有多黑,到了早晨总会重新变蓝”——自大和谦逊就这样奇怪地燃烧,投射出的光亮经常会以新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方式揭示这个世界。奈保尔最出色的文字就像玻璃碴一样尖锐、透明。《自由国度》是奈式转型之作,值得一读。

  4.沈胜衣《行走的书话》

  “老旧的叮当电车,载着夏夜的舒爽凉风,来到声色喧哗、流光溢彩的浮华夜都会铜锣湾,钻入占据一座高档商业大厦整三层的诚品书海,在知性生活、人文艺术、风格创意三大空间惬意流连,深宵店内,依然人头涌动,溢满热腾腾的书香……”

  老沈的书话陆陆续续地也读了很多年。这样浮躁的社会中,还能安安静静地读书,安安静静地写书话,真的不多了。所以,很珍惜。

  5. 阮义忠《听闻:黑胶年代 咖啡岁月》

  阮义忠,“中国摄影教父”,他的《听闻:黑胶年代 咖啡岁月》,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文字,却读出了帕慕克的“呼愁”,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与“最好的时光”……

  6.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孙绍振《文本细读》看完,有点好看,趁热打铁,上午起读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偶尔被术语缠绕的老魂灵,在反讽、潜文本中也学术下下,也是应该的。

  7.巴恩斯《时间的噪音》

  将音量调到最大,听肖斯塔科维奇。读巴恩斯。会有怆然。把怯懦交给权力,把勇气留给音乐与最永恒的热爱。时间会去除噪音,留下最好的。

  8.马卡姆《夜航西飞》

  开篇即刻被吸引:该如何为记忆建立秩序?我想从最初的地方开始,用织机旁织工般的耐心回忆。我想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再无他处”——4岁那年,马卡姆来到英属东非,少年时光都是光着脚和当地人一起捕猎野猪,后来以训练赛马为生,再后来驾驶飞机……她说,她一直是个快活的乡下人,直到在伦敦生活一年之后才明白需要用脑的生活多么无聊……

  与《走出非洲》一样,读这样的文字,会让世俗中的人生出翅膀。

  9.科塔萨尔《追求者》

  《跳房子》《万火归一》《动物寓言集》《有人在周围走动》。老科的小说总需要我抽出三分理智,能够在每一个故事戛然而止之后保持冷静,回头思索一番。

  而《追求者》,一本很不“科塔萨尔”的书,难得那么不很“科塔萨尔”地讲述了 “爵士乐历史上最传奇的艺术家”查理·帕克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在爵士乐的世界里,他是一个惊为天人的演奏者,彻底颠覆传统,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困于时间深渊的痛苦。而后者,恰是这本书分量所在。

  10.三书连读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奇怪的愉悦。张新颖《矮纸斜行》,我喜欢的学院派,不徐不疾。北岛《必有人重写爱情》,那些诗,那些平静得让人生出疼痛的散文,那些摄影。关于梦想,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关于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梦破碎的声音——爱情不过是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