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是一部诗集,也是一首诗

关于诗集《唯美主义的半径》

  | 义海 文 |

  2020年,是我诗歌创作的第四十个年头。人生没有太多的四十年,回顾一下四十年来的诗歌创作,进行一次总结,岂不是件好事?所以,接到“紫金文库·诗歌卷”的稿约,未加思索我便接受了。

  《唯美主义的半径》是我的第8本诗集,也是我四十年诗歌创作的一个总结与回顾;虽说是四十年诗歌创作的一个回顾,这里所收录的诗作,主要创作于1982年到2020年之间,是从我已经出版的7本诗集中挑选出来的。这7本诗集是Song of Simone and Seven Sad Songs(英文诗集,2005年在英国出版)、《被翻译了的意象》(2009年)、《迷失英伦》(双语,2010年)、《狄奥尼索斯在中国》(2010年)、《一个学者诗人的夜晚》(2013年)、《五叶集——新诗66首》(双语,2016)、《爬满状语从句的房子》(2020)。

  这是一本“精选”集。收在这本集子的150首诗,风格其实很不一致。即使收在同一卷中的诗歌,虽然风格相近,却又是写于不同时期。回望我这四十年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风格贯穿始终;同时,我也偏爱现代风格的谣曲(modern ballads),试图将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与谣曲的歌唱性结合起来。

  我的诗歌创作与我的诗歌翻译几乎是同步的。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创作的初期我就偏向于自觉地吸收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多的是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主义戏剧,但唯美主义的风格似乎始终是我所有诗歌的底色——这也是为什么我给这个集子取名为《唯美主义的半径》的原因。我始终认为,诗歌可以读不懂,可以无法解释,但它必须是美的。不是所有的美都可以解释或需要解释,就像我们没有必要去解释花为什么是美的。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我一边做关于徐志摩的硕士论文,一边写完了我的那篇组诗《西茉纳之歌》(共51首);上半夜是理性的唯美主义诗歌的理论研究,下半夜则是纯粹感性的诗歌创作——这两个工作交叠在一起,既是一种时间上的偶然,也导致了我在诗学追求上的某种必然。

  在英国访学期间,我开始尝试双语写作;毫无疑问,这在某种程度上磨砺了我对汉语和英语的双重敏感性。诗歌就是语言的炼金术。诗歌语言是任何一个民族语言中最具活力、最具个性、最具创造性的。一个好的诗人,必须在语言上“不依不饶”,必须懂得把握语言的“质地”,拿捏语言的“轻重感”和语言的“软硬度”。诗歌在表现所谓主题思想上,一定会输给其他文体;丧失了语言上的创造,诗歌便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我的一位研究语言学的同事对我说,诗人对语言的打破与重构,甚至可以给语言学家们带来启迪。这倒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这是一部诗集,也可以说是一首诗,一首用四十年精心打磨的诗。罗兰·巴特说过:“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作为代价”(The birth of a reader should be at the cost of the death of the writer)。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不是一首好诗,还得由读者说了算。

  《唯美主义的半径》,义海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定价: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