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小记者

地铁“探秘”之旅

  崇宁路实验小学四6班

  锡报小记者 陈铃珑

  地铁是我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这么便利的交通工具是怎么建造的呢?我们怀揣着疑问,来到了中铁十七局4号线的无锡地铁工地,开启探秘之旅。

  这蜿蜒绵长的地铁线是怎么在地下建成的呢?地铁轨道不单单是用挖掘机和钻地机往土里打洞这么简单。当一个地洞雏形挖出来之后,建筑队需要在周围都围上特殊的铁板和架子进行加固,防止土壤和洞穴坍塌。挖一点加固一点,万一在前方遇到了建筑,还要绕道,不能在建筑下面打洞。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地铁建造在地下,却还会有转弯的原因。

  活动很快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有关地铁的学问还有很多,下次乘坐地铁的时候,我还要细细观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去探寻更多的奥秘。

  (指导老师:张丽敏)

  精益求精 匠心有为

  崇宁路实验小学五2班

  锡报小记者 宗怡辰

  城市的地铁,就如同地下的游龙,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每次乘坐地铁,我总是好奇:如此纵横交错的地下交通网是如何建成的?这天,我跟随着无锡报业小记者崇宁路分队,在中铁十七局无锡地铁4号线项目部找到了答案。

  在党建联盟“铁三角”展厅,我们看到了无锡地铁取得的无数荣誉,功勋墙上有一个非常瞩目的“人形”奖状。工人叔叔自豪地说:“这是鲁班奖,是建筑行业中最高荣誉。”我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敬佩之情。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净慧西道站建设工地,看到了各类大型机械,了解了地铁站的施工过程,我们边听边记,收获很多。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中铁的建设者们都始终坚守在施工前线,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城市建设精品工程。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匠心的坚守,他们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奇迹。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更应该学习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励精图治的精神,努力学习,锐意进取! (指导老师:李林峰)

  走进无锡地铁工地

  崇宁路实验小学五3班

  锡报小记者 王锐熙

  周末,晴空万里,我和其他小记者怀着期待又兴奋的心情,参观采访了中铁十七局集团的4号线二期01标项目部。

  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党建联盟“铁三角”展厅。在这里了解了中铁十七局集团的前身——铁道兵第七师。它组建于1952年,曾经立下过许多战功,如参加鹰厦线建设,昼夜奋战,向厦门海堤抛下160多万立方米岩石,创造了“移山填海”的奇迹。

  我们来到地铁4号线施工现场。叔叔为我们讲解“地下城”的构造。我问叔叔:“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你们前行?”“我们建设者一直有一种精神和传统——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建设无锡地铁,我们也将这种精神融入实际行动中,建设一流地铁,回馈无锡百姓。”

  我们要学习并发扬这种工匠精神,长大后建设更美好的无锡。 (指导老师:周悦)

  探访建设中的无锡地铁

  崇宁路实验小学六1班

  锡报小记者 张语恩

  我是新上岗的“锡铁小宣传员”。2月25日,我来到无锡地铁4号线二期土建施工01标项目部,“零距离”探访无锡地铁建设。

  在文化长廊里,工作人员指着地图介绍了工程概况,这个项目包括3个车站、1个出入段、1个桥梁工程和3个盾构区间。而这仅是无锡地铁长达126千米的4条在建线路中的一小段。目前,无锡地铁“四线共建”,建设者们正不断刷新着无锡地铁的建设“速度”。

  我戴上安全帽,在工人叔叔的带领下来到净慧西道站建设工地,“基建狂魔”的独特气场扑面而来。百吨级吊车舒展着长长的吊臂,工程运输车排着整齐的队伍,还有成槽机等大型机械,只可惜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穿山甲”——盾构机。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地下彩虹,将为我们筑就轨道上的幸福无锡。

  (指导老师:张洁)

  “探秘”无锡地铁

  崇宁路实验小学四4班

  锡报小记者 钱骏彦

  2月25日上午,阳光灿烂,我参加了党报小记者的活动,来到了无锡地铁4号线二期01标项目部。

  我们参观了党建联盟“铁三角”展厅。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一些地铁轨道交通的知识,比如,建轨道必须绕开高楼大厦,地铁口可以建造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广场、超市、大型商场……听完介绍,大家对地铁建设历史都很感兴趣,纷纷举手采访工作人员。大家提出各类问题:世界上最长的地铁有多长?最慢的地铁有多慢?4号线建成通车要用多少时间?……工作人员一一回答。通过这次活动,我丰富了地铁轨道交通知识,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指导老师:张丽)

  公益植树记

  崇宁路实验小学四2班

  锡报小记者 徐浩彬

  3月12日,我和小伙伴有幸参加了“临溪种药木 幸福沐春风”公益植树活动。

  我和小伙伴们领取了铁锹、水桶等种植工具和树苗后便三三两两组队忙碌起来。我拿起铁锹先用力地插进泥土中,脚用力一踩,再把铁锹柄往下一压,这样泥土就被挖起。反反复复几次后,终于挖好了一个坑,于是我和小伙伴一人负责扶稳小树苗,一人负责把翻松的泥土掩盖上、拍打实,最后我们一起给树苗浇了水。不一会儿,一棵小树就种好啦,我们还兴高采烈地和小树合了影。

  伴着春风,栽下几株树苗,亲身体验植树的快乐,为春天增添一抹绿,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

  (指导老师:吴蕴芳)

  难忘的植树活动

  崇宁路实验小学四3班

  锡报小记者 贺屹华

  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植树的好时节。

  3月12日,我们一路欢声笑语地走进植物园,迫不及待地领好了小树苗和植树工具。首先要开始挖坑了,长长的铁锹在我手里一点也不听使唤,怎么也挖不出泥土来。同学的爸爸给我们做了示范,先要用力地把铁锹踩下去,再撬起来,才能把泥土挖出来。看着简单,可做着一点也不简单啊,我和同学轮流挖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我们又找来了小铲,一点一点把泥土往外挖,终于挖出来一个深坑。我们把小树苗放进了土坑里,把树苗扶正,并不断向树根上培土,等把土坑填满了,又用脚把泥土踩平。最后我们提来了一桶水,把水浇在小树苗的周围,水慢慢地,慢慢地渗进了泥土里。你瞧,小树苗立在春风中,还不停地向我们点头微笑呢!

  我默默地祝愿着:小树苗啊,你快快长大吧!

  (指导老师:杨珺)

  献出一点光和热

  崇宁路实验小学五1班

  锡报小记者 钱昱伽

  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我有幸走进了无锡市志愿者爱心车队。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心车队的创始人之一李展伯伯说的话:“我之所以创立爱心车队,是因为我有几次帮助他人,一个人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就可以是无限的,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听了李伯伯这番话,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啊,一个人的光和热是微弱的,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点光和热,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很明亮、很温暖。

  我决心要像爱心车队的志愿者一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指导老师:王宁珠)

  身边的美好

  崇宁路实验小学五3班

  锡报小记者 柯南

  今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我们无锡报业小记者采访了无锡市志愿者爱心车队的队长。

  爱心车队是一个公益组织,队长名叫李展,是一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李爷爷很健谈,他把爱心车队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李爷爷说,他年轻时最尊敬的人就是雷锋,雷锋的事迹深深影响了他。李爷爷以身作则,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不求回报。但李爷爷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单凭他一个人,无法帮助到更多的人。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于是2002年2月2日开始,李爷爷创建了“爱心车队”。“我们是雷锋,雷锋是我们!”这是爱心车队的口号,他们做到了。爱心车队的成员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人。成立至今,他们先后帮助了3000多个病人,提前联系医院、协助就诊登记;送15000多名考生前往考场,不管风吹雨打……

  我们的身边正是有这样一群群无私奉献的人,社会才如此美好、和谐、温暖。

  (指导老师: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