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天下

千镇一面,过度商业化

古镇“查重率”未免有点高

  河南驻马店皇家驿站景区。

  水乡古镇周庄灯火阑珊。

  “五一”假期你去哪玩了?

  不少人出门旅游都会选择去附近的古镇逛一逛感受当地最原始的风土人情。但也有不少人吐槽,如今的古镇似乎都长一个样。网红餐饮、“汉服”体验店、纪念品店……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卖的都是同一套东西。

  经过岁月洗礼的古镇,原本应该是最具地方内涵的景点,怎么如今却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网红街?古镇发展的道路怎样才能越走越宽?

  古镇的“新生活”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龚滩古镇地处乌江之畔。它既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名画中的《乌江老街》《乌江小镇》,也是不少游客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

  在龚滩古镇,有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其中包括清代建筑西秦会馆的一座雕花戏台。“过去,这里供商人汇聚、议事、休闲听戏之用,如今成了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舞台’。”古镇讲解员介绍,每到旅游旺季,戏台上就有酉阳民歌、酉阳古歌、酉阳摆手舞、土家面具阳戏等非遗表演。

  “很多游客都觉得龚滩古镇有魅力,因为这儿不仅有美景,还有美食。”古镇吴冠中纪念馆馆长戚玉龙举例说,绿豆粉、土家酿豆腐、土家腊肉等,可以摆齐一桌菜。

  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成了打卡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日益增多。95后刘倩倩在此注册了一家旅游公司,着重培养专业导游和主播。她自己也经常在平台直播。这里曾是黄河上的重要商贸渡口,鼎盛时期每天往来船只达150多艘。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碛口商贸凋敝,大批古建筑年久失修。经过当地的保护开发,现在的碛口被誉为“活着的古镇”:镖局、当铺、货栈等古建在西市街边诉说着古镇往昔的繁荣,驼帮文化在东市街全景展示。

  何为“古镇”?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表示,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百年以上历史、从古代一直续存到现在的集镇,往往具有建筑风貌保存相对完好、历史人文底蕴相对独特、生活方式传承相对完整等特点。

  古镇游缘何兴起?孙小荣认为,相较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快”,古镇生活“慢”;和城市空间的“新”不同,古镇保留了“旧”;与城市设计管理的“标准化”“国际化”相比,古镇则呈现“个性化”“地域化”特性,烟火气更足。“古镇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回归传统生活’和‘怀念旧时光’的氛围与场景。”

  别丢了独特之美

  游客一饱眼福、收获体验,古镇百姓借此增收致富,这本是件“双赢”的事。然而,一些地方新开发的古镇观光却事与愿违。

  “逛了那么多古镇,不少地方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王女士是一位旅游达人,上学时就开始游览各地古镇,工作后依旧热爱。在她眼中,不同古镇因循各自水土,因而呈现不同风土人情。“如果到了一个古镇,看不到原住居民的生活状态和风貌,品尝不了当地特有的美味小吃,走过后留不下关于此地的独有记忆,心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落。”王女士说。

  很多游客也有类似的感受。有人总结出了这些古镇的“套路”:青砖配上红灯笼,商铺里摆些民族服饰、手工银饰、丝绸制品,小吃主要就是臭豆腐、烤鱿鱼、糖葫芦,毫无特色。“简直就是披着古镇外壳的小商品批发城”。

  孙小荣指出,当前,古镇开发建设“地产化”明显,跟风、仿制的情形较多,致使不同古镇从建筑风貌到业态内容千篇一律,渐渐丧失了独特性。有的古镇为了营造“游客空间”,让古镇原住居民全部搬离,浓郁的生活气息随之飘走,古镇游变成了逛街购物、喝茶吃饭、参观表演的“复制+粘贴”模式。

  专家表示,这种复制粘贴的思维,短期看可能会带来一些蝇头小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会被游客用脚投票,淘汰出局。

  千镇一面,从何而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度商业化,很多古镇由此“褪色”,丢掉了文化之魂、独特之美。“过分强调古镇商业功能,使游客满眼看到的是各式店铺和同质化的旅游商品,而无法领略古镇的历史魅力与文化内涵。”贵州省旅游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进源说。

  保护开发,并不冲突

  “不少古镇的运营存在短板,影响了游客消费体验和重游率。”孙小荣说,真正的集镇是开放式的生活空间,一旦变为文旅消费空间,就要加入更丰富的业态、产品和服务。但有的古镇目前仍保持传统运营思路,创新性不足,“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场景缺乏,“二次消费”供给不够,加剧了古镇类景区的“空壳效应”,即看上去很美,但不好玩。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为,在古镇保护工作中应对旧建筑进行修缮或复原旧建筑,而非以旅游商业为目的,使用快捷的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另起炉灶。以周庄为例,在整修中使用许多旧木梁、旧木柱、旧门窗、旧石板等,修出了原汁原味的房子。

  挖掘特色文化是重要突破口,古镇要从自身的历史文化中找到独有的文化符号。这一点,各地已有不少探索,如江苏省无锡市的惠山古镇,挖掘祠堂文化,以二泉映月为文化IP,打造“国乐之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关圣古镇,以关公文化为特色,处处可见三国文化的印记……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深有体会。他们认为,在古镇开发方面,“乌镇模式”值得借鉴。乌镇能取得商业成功,除了古镇本身景致优美之外,还把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当作重要的财富精心呵护,并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层次挖掘。(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