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简述
近段时间,汽车销售出现了一种新模式“盲订”,即在新车未批量生产或仅公布部分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根据有限信息,交纳意向金,车企则为消费者提供购车优惠或权益,并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交付车辆。然而,汽车“盲订”存在的风险值得关注。有不少反映“盲订”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其中,反映最多的,莫过于“所得非所买”。对此,有的车企选择以赔偿现金或者赠送权益的方式解决纠纷。有的车企则干脆在新车宣传或合同中提示:“最终交付产品与图片及描述可能略有差异,以交付产品实物为准。”专家表示,如果车企实际履行情况与宣传中明确承诺的事项差别过大,仍涉嫌违约或欺诈。(来源:人民日报)
网友评论
@淌涽氺:万物皆可“盲”了。
@A林新茗:买的始终没有卖的精,一切解释权在商家。
@省略号:和买期房道理差不多。
@小小玉米面:纯粹的割韭菜!
@文:盲盒经济就好比买彩票,人人都觉得自己会是大奖得主,却没人想想你们都中奖了,卖盲盒的怎么赚你钱?
@王先生:那些所谓的优惠,羊毛出在羊身上……没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中国红:再盲,也盲不了理性消费者!
小编说两句
从理论上说,“盲订”似乎是车企和消费者的双赢。厂家可以提前锁定客户、抢占市场,并且也能先行回笼部分资金;消费者可以多得优惠,还能优先拿车。但是,在缺乏足够规范的情况下,这也伴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厂家与消费者明显信息不对等,主导权不平等,后期消费者要维权是很麻烦的。在这种销售模式愈发普遍之下,法律法规和监管的跟进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