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个头的蟑螂,原本只是广东人的噩梦,如今,被大蟑螂支配的恐惧,也开始笼罩北方人了。近日,山东一位网友在家中发现了一只大型蟑螂,想搞清楚到底是不是美洲大蠊。
经过专业人士鉴定,好消息是:这不是美洲大蠊。坏消息是:这是澳洲大蠊。看来,大蠊确实已开始进军北方,南方人再也不能嘲笑北方人“不知蠊尺”了。
南蟑北调?北方频现大个头蟑螂
此前,对大多数蟑螂来说,能接受我国北方寒冷气候的,似乎只有臭名昭著的德国小蠊。得益于娇小的体型,它们在寒冷地带的生存竞争中活了下来。
但是到了南方蟑螂,画风就不一样了:广东水土能养大蟑螂,在这里,蟑螂赛过龙虾,堪称蟑螂中的“肌肉男”。用吓坏北方人的说法就是:“大得连腿上的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些大块头蟑螂,以前主要是“祸乱”南方,但北方最近也开始频现大蟑螂的身影。
近日,山东一位网友发微博询问《博物》杂志,出现在家中马桶的不知名虫子为何物。她得到了并不想要的回答:那是一种南方大蟑螂——澳洲大蠊。在评论区里,北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网友纷纷表示:“南蟑北调”实锤了,自己也曾见过类似的“大个头飞行系蟑螂”。
蟑螂也有南北之分?为何“南方大蟑螂”更让人闻风丧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组长白明介绍,我国目前室内常见的蟑螂,主要分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较小,体长在1-3厘米,多为褐色,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是北方人最熟悉的蟑螂品种。
美洲大蠊与澳洲大蠊体型较大,体长2-4厘米,颜色比德国小蠊更深,对温度要求也更高,原产于热带与亚热带,网上所说的“南方爆汁大蟑螂”,基本上是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黑胸大蠊这几种大型蟑螂。其中,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的祖先来自非洲,而黑胸大蠊则可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南方蟑螂。
在全球约5000种蜚蠊(蟑螂)中,我国在2003年就已拥有253种之多,其中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都是入侵居民住宅、饭店酒家、工厂库房的主要“海外”蟑螂品种。
通常来说,北方人家中的蟑螂,主要是德国小蠊,虽有翅但基本不飞,而南方的大型蟑螂,不但会飞,还能滑翔、俯冲、爬升和转弯。
不过,无论是美洲大蠊还是澳洲大蠊,它们比德国小蠊更喜高温湿热,但北方室外并不是常年高温,所以大蠊在北方还有些“水土不服”,生存并不容易,现在人们多是在户外温暖潮湿的地方能看到它们,比如下水道、垃圾桶等地。
南方蟑螂是如何流窜到北方的?
为何北方的大蟑螂越来越多?专家推测,一是目前物流很发达,南方的蟑螂卵可能粘在物流包裹上一起运来北方,蟑螂的繁殖能力又极强,比如美洲大蠊,除了严冬之外几乎都能产卵。另外,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北方温度逐渐升高,冬天又有暖气,足以让适应能力很强的大蟑螂在北方存活。
那么,澳洲大蠊究竟是如何北上的?大蟑螂虽然会飞,却没有蝗虫成群迁移的习惯,但它们的身影几乎遍布全球的暖湿地带,主要原因是会“偷渡”。2023年4月,昆明海关就在进口货物“水麻树皮”中,发现了7只活体生物蠊,经鉴定得知是澳洲大蠊。
不止澳洲大蠊,南方大蟑螂“代表”——美洲大蠊也是从国外“偷渡”来的病媒生物,至今它们还在通过集装箱,涌向中国的各大海关港口。2022年4月,厦门海关就在一个进境“空”集装箱中,截获活体美洲大蠊约2000只,创下近年来单次截获病媒生物数量之最。
澳洲大蠊虽不如“美洲大蠊”“德国小蠊”名气大,但它们早在2005年,就实现过“北上”之旅,到达过山东,并在寒冷的12月亮相,当时曾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2010年,澳洲大蠊再次现身山东某四星级涉外宾馆,主要集中在15、16层,且16层最严重。研究人员认为,这与16层经营项目的特殊性有关:首先,在16层消费的客人中,有很多外地(南方)、外国客人,而客人携带的箱包行李,如同澳洲大蠊的“私人座驾”,使其能随人流、物流轻松迁入宾馆。
其次,16层设有桑拿间、洗浴间、按摩间、酒吧等常年“温湿度偏高”的休闲场所,为澳洲大蠊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最后,酒吧不仅有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在澳洲大蠊的活动高峰期(晚10点)开始营业,极适合澳洲大蠊的作息规律,使它们拥有了繁衍生息的“根据地”。至于15层发现的澳洲大蠊,是16层澳洲大蠊的“先螂”们适应环境后,子孙临时扩张、迁移的结果。
不过,目前流窜到北方的各种大蠊,主要在小区垃圾桶之类的地方出没,不太会进入室内。所以,暂时不用担心它们“蹬鼻子上脸”。
“打不死的小强”名副其实
蟑螂,为什么叫打不死的小强?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约3.5亿年,是现存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蟑螂目睹过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的灭亡,还见证了人类500万年的进化历史,它们现在依然具有超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有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情急之下用透明锅盖将其罩住,想将蟑螂活活闷死。没想到,20天过去了,蟑螂还是活蹦乱跳,丝毫不受影响。日本一项研究发现,蟑螂不仅有记忆力,竟还有学习能力。
蟑螂种族基数大,即便杀死90%,剩下的10%也能够再繁衍出很多后代。以最常见的德国小蠊为例,蟑螂出生后2个月内为未成年期,具备生育能力后,一生能交配6-7次,每次产卵约40个,而这些卵之间还可以相互交配、跨代交配,呈几何式增长。一只德国母蟑螂在温湿度合适、食物丰富的情况下,一年可形成大概1000万只蟑螂的庞大家族。有些蟑螂还可实现“自体繁殖”,比如美国大蠊。
数亿年来,蟑螂已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人类与蟑螂正面交锋,它可能会装死逃过一劫。
一些蟑螂即使被“砍头”,也没有真的死亡。科学家发现,蟑螂没有头也能生存一个星期,因为蟑螂呼吸主要是通过身体小孔的气门,而不是大脑。
食物不足时,蟑螂会互相残杀,分食同伴尸体;在食物充足情况下,蟑螂可以存活90天-1年;室温环境下,德国小蠊不吃不喝可以活7-10天,有水无食可存活42天。
研究显示,蟑螂在真空、高辐射、有毒气体、水下等环境,依旧可以生存很久,远超人类的耐受性。
别手软,快给大螂喂药吧
生活在广东的“美洲大蠊”,体型比你的大拇指还长,而且通体油光瓦亮,挥舞着长长的触角耀武扬威。这使得不少网友,一直在寻找防治蟑螂的利器,一些连早饭都不吃的广东人,却给蟑螂定制食谱:大螂,该吃药了。
人们对蟑螂的怨恨有多少,一切尽在不言中。不过,以人类目前的能力,也只能控制屋子里的蟑螂数量。虽然毒药能管一时,但杀不掉它的,都会让它变得更强。研究发现,仅需半年,蟑螂的耐药性就会提高6倍。繁衍个两三代,就会免疫那一款毒药。
想杀灭蟑螂,还需知道蟑螂的习性。蟑螂喜好阴暗潮湿的环境,是妥妥的“暗夜刺客”,而且蟑螂还不只是孤军战斗,它们的粪便会释放一种“信息聚集素”,召唤“亲朋好友”都来觅食。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其实角落里还藏着其他蟑螂……
当看到蟑螂时,下意识会拿起拖鞋一顿拍,不过,用拖鞋打蟑螂,一来治标不治本,二来随着浆爆镰亡,它们身上可能携带的活性霍乱弧状细菌、结核病杆菌等会四溅飘散,因而不建议用拖鞋打蟑螂。
更可怕的是,蟑螂被踩死或拍死后,体内卵鞘仍“活着”,从母体被挤出后,反而会促进孵出小蟑螂的速度。相比之下,专家更推荐杀蟑胶饵等药物,至于预防蟑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干净卫生,让蟑螂在你家根本找不到吃的。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