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未来产业和无锡的七夕之约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行先试下好“先手棋”,2023未来技术合作(无锡)大会昨天开幕,未来产业和无锡的七夕之约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

  全国首个与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

  未来技术是重构创新版图、重塑经济结构的最大变量。近年来,无锡锚定未来技术产业发展,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大未来产业方向,与现有4大地标产业、6大优势产业一起,同步谋划、一体推进。

  2021年,经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论证,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获批建设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当年,无锡放眼长远发展,主动投身国家战略,深化校地学研合作,通过2021太湖人才峰会集中签约等形式,与12家高校全部签订未来技术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建太湖创新中心,推动技术成果在无锡落地。无锡成为全国首个与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无锡瞄准高端先进技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下好先行先试的“先手棋”。

  发展热潮奔涌不息的无锡,用一次次真诚的拜访,一次次务实的对话,向未来技术学院表达着无锡谋合作、促共赢的诚意和决心。

  今年3月,全国高校未来技术学院无锡合作座谈会召开,全国高校未来技术学院无锡合作联盟揭牌成立。

  市校合作项目开展两年来,各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累计获奖学生375位,支持创新基金项目152项,先后组织18批次大学生实践研学活动,带动了无锡的科创产业发展。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2年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6%、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4%,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居全国第12位;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352.99亿元、同比增长9.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升至51.9%、再创新高。

  前瞻布局“新风口”,竞逐产业新赛道

  历史与文化或许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过去,但产业发展才能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

  “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实施以来,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立项数量屡创新高,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实现精准引才,汇聚了一批顶尖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丁汉创业顶尖人才团队获“太湖人才计划”实施以来的首个顶格1亿元资金支持。

  丁汉院士对无锡的产学研和科创各方面印象很深,在他看来,无锡对未来技术有前瞻性的部署,通过与未来技术学院的合作,加速未来技术和无锡当地产业的结合,助力产业转型。“这项工作意义很大,影响深远。未来技术涵盖面很广,各个高校特点不同,无锡通过与这12个大学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的合作,能够了解到未来技术的方方面面,加速和无锡当地企业融合,实现产学研在新的高度上不断地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一座城市是否成功,在于是否能够让在这座城市奋斗的人们一起成功。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是一位生命健康方面的专家。肖瑞平表示,在无锡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顺利落地,精准医疗和领军人才培养两个项目进展良好。肖瑞平表示,无锡的生命健康产业有着雄厚的基础,拥有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一大批生物医药巨头和行业隐形冠军。“人才是创新、创业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人才培养上。”肖瑞平说。

  连城凯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安告诉记者:“东南大学是我们的重点合作对象,希望在人才培育、技术研发、产品及装备的升级改造方面,能够进行长期的战略性合作。”

  远东通讯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大会上进行了项目签约。公司产品总监、技术研究院院长涂峰认为:高校在前沿科学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企业则拥有产业化能力,高校与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的结合是很好的模式。合作后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孙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