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二泉月·读城

无锡马山传说

  |杭建春 文|

  金芋头传奇

  相传很久以前,太湖里马山孤岛上有一座冠嶂山,山上长了一株神奇的芋头。这宝货它见风就长,不知天高地厚地长,一路疯长到了玉皇大帝的宝座底下,把玉皇大帝的宝座摇来晃去。玉皇大帝以为有外敌来犯天宫,正准备调兵遣将,一看原来是座椅下一株芋头在摇头晃脑卖萌。玉皇大帝是既好笑又可气,好在那天心情不错,便象征性地轻踢一脚,算是给了小小的惩罚。那厮倒也蛮乖巧,立即低头弯腰作揖认错。

  可是,它并没有停止疯长,而是趁玉皇大帝不备,环绕山峰,上天入地,整整折返了三圈。这下可把玉皇大帝惹怒了:我天界地盘岂容尔来造次。话音未落,一条“飞毛腿”如千钧重锤砸向芋头,只听“砰”的一声,刹那间,枝叶乱舞,茎块横飞。孰料到了次年,漫山遍野满是芋头,竟然愈发葱郁。由于它的茎块表皮金灿灿,后人遂将这种芋头唤作“金芋头”。

  话说冠嶂山脚下有一户农家,世代以种金芋头为计,闻名十里八乡。夫妻俩育有一对儿女,男孩叫“龙潭”,女孩叫“香梗”。兄妹俩长大后继承家业,但不囿于传统种植。“龙潭”他独辟蹊径,培植了一种大芋头,皮黄、果大、产量高;“香梗”她精心栽培,善于借鉴,成功育种出一种梗红、肉白、皮金黄的芋头,香糯甜润,人见人夸。也许是出于对栽种者的敬慕抑或纪念,当时人就把哥哥“龙潭”种的大芋头叫龙潭芋,妹妹“香梗”种的红芋头叫香梗芋。

  时光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政,皇室后裔刘秀被逐出皇宫,隐匿于马山耿湾村盘龙湾,引出一段佳话。刘秀在马山听人讲了金芋头的故事,十分好奇,就带了侍从上山寻找。从早寻到晚,连个影子也没见着,肚子倒是饿得咕噜噜叫。于是侍从们用刀在路边地里掘了几个芋头,拿到山涧水里一洗,泥土褪去,只见洗净后的芋头通身金黄,在夕阳映照下熠熠生辉,切开后的肉质如白玉般细腻,吃起来又嫩又脆,甘饴香糯。

  刘秀寻思:这不正是传说中的金芋头吗?真是满山寻遍无觅处,幸福来得太突然。刘秀闻着金芋头飘荡在空气中的缕缕清香,不由得喃喃自语:看来这金芋头果然是香,把它烧熟了一定更香,更好吃,这样就可叫做“金香芋”了。这句话被侍从们传回了村里,村里人就记在了心里。

  不久,刘秀推翻了王莽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从此,马山人把“金芋头”改叫作“金香芋”,现在大多恢复了“香梗芋”称呼。每到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烧红糖金香芋吃,俗称吃糖芋头,以贺喜庆。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太湖银鱼

  到过江南太湖一带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太湖里盛产一种洁白如银、晶莹玲珑的小鱼,当地人称作银鱼。据说这种鱼来历十分凄美,它是孟姜女哭倒长城后,面对秦始皇威逼,纵身跳湖而化作的。

  说是当年孟姜女给夫君范喜良千里送寒衣。岂料到了长城脚下,见到的却是夫君的一具寒尸,不禁仰面痛哭,泪水顿作倾盆雨,一夜之间,目及五十里长城全部倒塌。

  秦始皇闻讯,暴跳不已,命人将肇事民女孟姜女押到咸阳宫,誓要将她千刀万剐、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怒。

  谁知秦始皇一见孟姜女,比仙女还仙女,简直骨头都酥了,不但怒气全消,反而想册封她为皇妃。

  秦始皇直截了当地对孟姜女说:“守个死鬼受凄苦,不如进宫来当皇妃吧!”

  孟姜女看了看殿堂上满脸杀气的刀斧手,回答道:“情未断,意未了,要嫁得等断了七。”

  秦始皇纵是出名的暴君,却也拗不过人间情理,只得无可奈何地等了七七四十九天。

  时间一到,秦始皇指着一口热油锅,对孟姜女说:“今天七七已过,还有什么话讲?如若不允,等着下油锅吧。”

  孟姜女看了一眼冒着青烟的油锅,低头想了想说:“树有根,水有源,要嫁也得回江南。”

  秦始皇见孟姜女又在推三阻四,恨不得立刻就把她投入油锅。这时,几位老臣上前劝说道:“等都已经等她四十九天了,索性再让她一步又如何?”秦始皇转念想想,倒是不无道理。

  思谋定当,秦始皇决定过些天南巡时把她带上,一到江南,就立马成婚。

  却说秦始皇浩浩荡荡巡视江南的时候,真的就把女囚孟姜女给带上了。

  这天,管监婆跑到太湖边向秦始皇禀告,说孟姜女已答允了,只是提出一个要求:“搭个孝棚三十里,祭过丈夫就改嫁。”

  秦始皇满口应承。

  哪知道,孟姜女在孝棚里祭完丈夫,虽被强拉硬拖上了龙船,但就是哭个不停,并且一身孝服,也不肯更衣。

  秦始皇怒目圆睁,雷霆大发:“今天若再不依朕,刀下斩成肉泥浆!”

  可这孟姜女只自顾痛哭,哭得两眼出血,哭得昏天暗地,哭得太湖水涨,浪高三丈。趁秦始皇焦躁不备之际,孟姜女一跃而起,纵身跳进了太湖,瞬间化作千万条雪白晶莹的小鱼,消失在了茫茫水波之中。

  吕洞宾放生无尾螺

  道教八仙之吕洞宾乐善好施、积德无量的故事,各地民间都有传颂。马山也有一则吕洞宾放生无尾螺的神奇传说。

  说是在仙界的八仙们,每年中秋节都要集聚到马山祥符寺白莲池(位于今天的灵山大佛内)赏月。

  八仙之吕洞宾很奇特,每次到马山赏月前必喝酒,下酒菜又偏爱清炖螺蛳。众所周知,清炖螺蛳,螺蛳尾巴(马山俗称屁股)必须剪掉,否则,螺蛳肉是吸食不出来的。

  这年中秋,不知是酒肆的酒太香还是螺蛳太鲜,吕仙人越喝兴致越高,浑然不觉醉意起,昏沉沉趴在酒桌上睡着了。醒来已是黄昏,急匆匆跑到湖边找摆渡船,可连只船影子也看不见。

  正当吕洞宾焦急懊恼的时候,湖边的芦苇丛里突然飘来一条小船。这小船,船头大、船尾尖,船身滴溜滚圆,船体盘旋似螺。船上亭亭玉立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那女子不声不响、不紧不慢,将船靠近吕洞宾,伸出纤纤玉手把吕洞宾搀扶上船。小船如离弦之箭驶向马山。顷刻到岸,吕洞宾摸出身上银两要给付船资。那女子却推开银钱,莞尔一笑,嘴里轻吟慢唱:“不是渡船来摆渡,专为神仙行方便,不要报酬求开恩,保我子孙永不绝。”吕洞宾他是何等神仙,立马明了,这女子是螺蛳精。于是连忙应承:从此后再不吃螺蛳。

  来年中秋,吕洞宾又到那家酒肆,店小二不待吕仙人点菜就端上一盆清炖螺蛳。吕洞宾瞅了瞅,竟旁若无人地将一盆螺蛳悉数倒入自己的衣袖,酒也不喝,结过账就急匆匆赶往祥符寺。

  到了祥符寺,吕洞宾趁其他七仙还没有到来,就转到东南角的白莲池边,把袖中的螺蛳倒入池中,嘴里念念有词:“螺蛳啊螺蛳,以前吃你们是我的罪过,今后我不会再吃你们了,你们快快重新去投生吧!”说来也怪,那些原来已经被烧熟了的螺蛳,竟一粒粒在水底挪动起来了,不一会就全部钻进石缝不见了。吕洞宾见状既惊又喜。

  后来那些螺蛳在白莲池中生生不息,现在还能看到没有尾巴的螺蛳。真是世间万物,无奇不有。

  石公公和石婆婆

  在马山东半山檀溪湾惠山嘴的湖滩边,伫立着一块看上去像驼背老翁的石头。它面朝北湖,目眺远方,仿佛在热切企盼着什么。湾里人说,它叫石公公。

  无独有偶,在马山西半山耿湾栈山头的湖滩边,也有一块形似老妪的石头。它面朝东湖,凝视湖面,似乎在搜寻着什么。湾里人说,它叫石婆婆。

  这是一对终未能成眷属的情侣,在这里隔湖相望已经上千年了。

  石公公前世是檀溪村的一位忠厚善良的小伙子,叫阿青。

  石婆婆前世是耿湾村的一位勤快漂亮的姑娘,叫阿英。

  一次偶然,两人相识于胜子岭庙会。

  那天早上,阿青挑着水桶到剑井去打水,见一姑娘在井边正七上八下吃力地吊水。他上前取过姑娘手中的吊桶,三二下就帮她吊满了水桶。姑娘朝他嫣然一笑,还软声细语说了句“谢谢”便转身走了。阿青看得真切,听得骨酥,愣愣地回了句“不用谢”,等他回神,已不见姑娘身影。

  中午时分,阿青在厨房帮忙。早上遇见的那位姑娘进来帮他一起收拾碗筷。两人边干活边说话,聊得机缘投合,互报了姓名、家境。阿青知道了姑娘叫阿英,耿湾人。阿英也知道了小伙叫阿青,檀溪人,家境贫寒。

  转眼到了来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阿青和阿英又来到庙里帮忙。从早干到晚,忙得一歇也不得歇,连偷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总算到了日落西下,香客散去,两人得以在古柏树下相见。相见时刻,是说不完的缠绵情话,诉不尽离情别绪,阿青阿英私定了终身。

  私定终身,过去自然会遭到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

  又一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阿青照例来到了胜子岭庙里,却不见阿英。原来,阿英的爹娘已不准她再来胜子岭了。阿青得知后如雷轰顶。他跌跌撞撞回到家,一头倒在了床上,不吃不喝,疯一样天天叫着阿英的名字。到后来,阿青每天跑到惠山嘴脚下的湖边,站在水里一动不动,目不转睛看着来往的船只。村民们说,阿青他想阿英想痴了。

  而阿英呢,也和阿青一样,天天在家思念着阿青。当村里人告诉她,阿青想她已经想得发痴了。她就也天天跑到村外栈山脚下的湖边,站在水里望着过往的船只,企盼能看到阿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青和阿英一直站在湖边遥相守望着,直到化为岩石也未曾动摇过思念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