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11月了啊!我这几天都是T恤+防晒衣,白天单穿一件T恤都嫌热。”这段时间,浙江杭州的天气可以用“热到恍惚”来形容。杭州姑娘小念说,“所以这个‘双11’我根本没想到要买冬装,买了几件针织衫,甚至还买了一条短裙。”
天气太热,原本应该进入“热销”环节的冬装,被大家遗忘了吗?这两天,记者去杭州的商场、市场临了临市面。
商场里:
毛衣、小外套依旧唱主角
好卖的羽绒服也是轻薄款
在武林银泰,记者在三层四层的女装区逛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品牌专柜里站C位的还是毛衣、卫衣、小外套,其次是大衣,羽绒服相对较少。一个韩系女装品牌的店员告诉记者:“现在店里只上了两款羽绒服,来问的顾客也不多,羽绒服大量上架估计还要等两周。现在卖的主要还是秋装居多。”
“天气太热不想买羽绒服?轻薄款的就适合现在买,过两天降温就能穿。”在另一家以简约风著称的杭派女装专柜里,店员推荐了一件模特身上展示的轻薄款羽绒服,短款、廓形、深V领、一粒扣,“这件羽绒服总重量也就70多克,穿起来一点都不臃肿,适合秋冬交替的时候穿。这几天来试穿的小姐姐蛮多的,可能是因为和传统印象中胖乎乎的羽绒服不太一样的缘故吧!”
的确,近几年,服装的季节分类已经越来越细。以前可能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后来有了早春早秋。因此,像轻薄羽绒服这样的“早冬”单品有市场,也不足为奇了。
市场里:
羽绒服批发高峰有所推迟
但仍有老板一天能出货千件
“这么热的天,能拿羽绒服的都是真爱……”10月30日,在四季青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小程发了一条朋友圈,并配了一张艳阳高照的图片。的确,对于批发商来说,进货、备货都是要有提前量的。按照往常,每年的10月中旬羽绒服的批发高峰就已经开始出现,不过今年,这个高峰目前似乎还没到。
“进来看看,大衣毛衣羽绒服都有,进来看看啊!”昨日一早,记者去四季青的几个市场逛了逛,每路过一个档口,都能听到这样热情的招呼声。
“今年这个天气太热了,我到现在还在买毛衣、卫衣。”九天中星市场里一位老板娘告诉记者,“羽绒服也有来拿货的,但是量不大,每天大概能有几十件吧,百件那就算多了。”
“像我们这种只做羽绒服的,六七月份就开始设计、打版了,接着就是生产,因为一到10月,出货量会一下子暴增,货跟不上可不行。”阿琪在意法服饰城经营着一家专做羽绒服批发的档口,她也坦言,“今年的高峰好像是比往常晚了一些,不过从我自己的经营情况来看,出货量还是很可以的。”
“今年,我参加了两次订货会,打出了几个爆款后,订货量马上就上去了,最多的时候一天出货1000多件,工厂做做都来不及。”阿琪笑说,虽然自己是老板娘,但是啥活都干,“我一个人=设计+搭配师+模特+市场营销……出货量太大,人手不够的时候,我还要打包。没办法,节省开支嘛!”
生意这么好,有什么窍门?“大概就是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吧!”今年她自己做出了好几个爆款——把一件一百块钱的皮毛拼接单外套改成羽绒款,是一个爆款;给常规的短款面包服配上一个同色系包包,是一个爆款;在羽绒服的帽兜上再加上一顶同色的可拆卸的渔夫帽,又是一个爆款……
“大家都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太激烈,如果还是卖随大流的货,怎么能出挑呢?你说是吧?”阿琪一边和记者聊,一边在微信上回着各种客户的消息,“又来补货了,工厂忙不过来了。”
工厂里:
满负荷生产 拿货价普遍上涨
毕竟已经11月了,冷空气只会迟到,绝不会缺席。由于前期温度大幅偏暖,未来将给降温留出充足空间,降温犹如换季,大家要提前做好添衣准备。
在浙江绍兴一家羽绒服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为了准时完成客户的翻单,产线已经满负荷生产。
今年的羽绒服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预计全年产量约30万件。厂家负责人称,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羽绒服的品质,所以很多厂商加大了鹅绒羽绒服的生产。
羽绒服销量增加给上游的生产厂家带来哪些影响?鹅绒的火热给他们的生产带来哪些挑战?
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一条羽绒服生产线,负责人表示,今年羽绒服的订单量大幅增加,在往年,像普通款式的尾订单一般只有首单的30%到40%,但这里一款羽绒服的尾订单却是首单的两倍。
羽绒服生产行业的首单,是指商家从6月份就开始生产的第一批订单,上市后会根据市场销量情况,在10月份前后进行翻单。通常首单占据全年订单的大头,10月之后进入淡季。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行情非常不错,翻单数明显提升。
除了订单量增加外,羽绒服拿货价也有小幅上升。多家批发商表示,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羽绒服的拿货价普遍也有所上涨。此外,今年的羽绒服在颜色、材质和款式上都有了较大变化,时尚款更为流行,品质更好的鹅绒羽绒服成为销售的主流。
浙江义乌篁园市场商户陈旭民称,现在普遍工价各方面材料价格都涨了点,进价大概上涨了3%到5%,拿货价每件大概涨了20多元,高一点的30多元。商户黄红则表示,颜色有变化,像今年最流行的“美拉德”色系跟大地色。里面原来是做白鸭绒,现在全是鹅绒,上身轻、保暖性好,不臃(肿)。
消费者:
上千元的国产羽绒服值不值得买?
11月3日傍晚,中央气象台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潮,也引来了人们关于国产羽绒服的讨论。
近日,某中国大鹅羽绒服新品定价1399元的消息引发了媒体和网友关注,话题“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引发网友热议。网友对于国产羽绒服的定价分成了两派,有人认为千元太贵,质量未必比百元的好;也有人表示只要质量好价格高点儿也是可以接受的。还有网友称“很多国外羽绒服的鹅绒都产自中国,然后再卖到国内,价格翻倍好几千”。
11月6日上午,网易严选突然发布了一则公告,对近日国产羽绒服定价千元及双十一期间卖断货表示歉意并表达感谢。网易严选称,虽然羽绒服要上千元,但原料成本就要花掉900多元、制作工艺复杂且新品上架要求高,导致上架没多久就因供不应求卖断货。为了向购买预售产品的消费者表示道歉和感谢,他们将对此作出补偿。这则公告又引发了网友关于定价问题讨论。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论国产品牌,还是国外品牌,也不论是波司登等专做羽绒服的品牌,还是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或者是ONLY、杰克琼斯等快时尚品牌,羽绒服定价千元以上已非常普遍,而一些充绒量高的特殊面料,价格则高达数千元。
羽绒服本身看似是一件衣服,但其实是集合了材料科技、填充物、缝纫技术等科技加身的综合商品,一件羽绒服的成本拆解下来主要包括羽绒成本、加工和面料三个部分。使用原料的差异直接体现在了羽绒服的保暖度、清洁度和蓬松度上。加工是由剪裁和工艺的复杂程度决定,一些中高端品牌会研制更适合不同身材的版型,并且缝制过程中避免跑绒,相比两三百的产品,上千的羽绒服跑绒量都普遍更少。面料是各个品牌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千元以上的羽绒服在面料的科技含量更高,不仅要防风防水防污,还追求“静音”与“触感”。上述三方面的排列组合造成了国产羽绒服下至一二百,上至万元的差异,而千元附近的国产羽绒服,也侧面补充了市场中间价位的空白。
近些年,随着生产工艺与水平的提升,国内高端羽绒服品牌也敢于在创新上花成本,产品聚焦到不同的细分领域,从商务到时尚、从科考到轻奢,羽绒服被玩出了新花样。两三百的羽绒服虽然便宜,但可能会伴随质量问题,动辄上万元的国际品牌羽绒服则可能是额外附加了奢侈品属性或品牌效应,进一步拉高了溢价。即便是售价上万的国际品牌依旧可能存在问题。
(钱江晚报 中新经纬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