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开区万欣社区的居民学校里,周国芬老师的课总是十分受欢迎。她像一朵暖心绽放的解语花,不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诠释着“她力量”,更是向社区居民传递着温暖的“无锡善”。
化身公益讲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母亲更是家中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角色,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周国芬就职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从教30年,对于家庭教育方面颇有心得。自女儿在2016年考上清华大学后,社区里的居民总想向她请教教育孩子的技巧。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后,周国芬登上居民学校的公益讲台,向家长们倾囊教授教育心得。“今天我来教大家‘费曼学习法’,孩子回家后,可以让孩子复述一下今天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让孩子做小老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提升孩子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其实很简单。”……在她的课上,没有太多理论知识,全都是满满的可实际运用的干货。“听完周老师的课,我对于家庭、学校和亲子关系的相互促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居民学校,接受过周国芬课程的家长们都说收获良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除了公益课堂,每当社区需要志愿者时,周国芬总冲在前面。在疫情防控期间,周国芬即使累到嗓子沙哑,也会坚守在小区门岗,耐心地帮助过往的居民申请个人预制码,扫楼登记摸排居民信息。社区工作人员王璇至今都对周国芬的笑容印象深刻,“每次见到周老师,她总是微笑着,那谦虚和善的模样给人一种亲近感。在小区门岗执勤时,不管天气如何,坚守了多久,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向过往的居民宣传最新政策,令人感动。”
倡导身边人勤俭惜物
“我来自农村,深知种粮不易,浪费可耻。”在校园食堂里,学生或者其他老师们遇上周国芬时总不免有些紧张。大家都知道她对于食品浪费的执着,吃饭时往往会盯着大家的餐盘,一旦有人用餐后有过多剩余,周国芬总要上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这代人都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特别能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所以一粥一饭,我总是格外珍惜,也想向大家传播这样的理念。”周国芬认为,有好的理念就一定要坚持去做,做久了就成为了一种良好习惯,也是一种公益时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受她的影响,现在周国芬的家人朋友,无论是外出用餐还是回到家自己做饭,大家都会十分注意人数和食品分量的配比,即使是去吃自助餐,也不会随意取拿,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胃口酌情享用,吃不完的也会打包带走,绝不浪费。在周国芬的影响下,周边居民们也更加爱惜起社区的一草一木。“浪费行为不仅仅局限于食物方面,像社区的电梯、健身设施等,周老师也会一直提醒大家注意爱惜公物,真是心细如发。” (毛岑岑)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