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大雪封山,黑龙江省多次发生野生东北虎下山觅食事件。近年来,黑龙江、吉林等地虎踪频现,甚至出现“人虎相遇”、虎伤牲畜等情况。“虎大王”为何频频“下山”?人类有没有可能在正面抗击老虎时“虎口逃生”?面对下山进村的野生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如何保障?
猛虎出没 多地紧急通知:非必要不外出
11月5日以来,东北地区遭遇罕见强降雪。由于大雪封山,连日来,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一些村屯附近,陆续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相关部门通过巡护监测判断,至少有两只野生东北虎在虎林市域内活动。
11月9日,虎林市虎头镇李先生家里的狗被咬死。李先生表示,8日晚上,他还听到狗叫声,不过一觉醒来,发现院子里的狗身首异处,仅剩一个狗头了。当天,虎林市人民政府发布紧急通知,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建议非必要不外出。
同样,哈尔滨市依兰县达连河镇新胜村的村民称,近日在山上遇到了老虎,老虎还吃了山上放养的牛。11月8日,依兰县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做好防范工作,禁止群众入山。
其实,这并非“虎大王”首次“下山”。近年来,黑龙江、吉林曾多次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今年4月,央视发布了吉林天桥岭林区“5只野生东北虎同框”的消息,据专家鉴定,这是1只成年雌性东北虎和4只幼虎,相当于是“虎妈带娃”出门觅食,趁夜色闯进了小镇;2022年11月15日,伊春市丰林县五营林业局有限公司永丰林场分公司,一处监控设备拍摄到野生东北虎;2021年4月23日,一只野生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将一名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扑倒,还击碎了附近的车玻璃,警方用麻醉枪将东北虎麻醉控制后,转移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2020年11月13日,吉林省汪清森林公安局沙金沟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巡逻时,偶遇一只野生东北虎……
为什么近年来虎踪频现?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付建国介绍,如今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加上现代交通工具及监控设备的进步,使得人们更容易发现和记录东北虎的踪迹。
实际上,80%的东北虎还是怕人的,大部分会躲着人走。一般野生东北虎出没的地带离大山及森林较近,很少深入聚居的自然村落,除非真的饿到极点,否则不会跑到居民家里寻找食物。
付建国表示,最近黑龙江等地之所以频频发生老虎下山事件,是因为连下暴雪,山上野兔、野猪难以捕猎,东北虎只能下山觅食。饿肚子的老虎是最可怕的,在大雪封山的冬季,东北虎很可能几个星期都吃不饱,这时攻击性很强,不管是人类家里养的黄牛,还是冬眠的黑熊,都会被它袭击。
闻虎色变 东北虎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东北虎是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成年东北虎体重平均为500斤,头体长约2.3米,而且它拥有圆锥状的强大虎牙,只要咬住猎物,基本无法逃生。
此外,东北虎有5个极为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不用时缩回,堪称完美的“隐蔽性”武器。
老虎打斗时,基本会用到三招:飞扑、拍打、锁喉。先看看老虎的飞扑速度有多快——发现猎物后,老虎会借助物体作掩护,悄悄靠近,然后猛地一跃而起扑倒猎物,接着一吨重的“铁砂掌”拍过来,掌中还带“鹰钩”,威力惊人。
老虎的奔跑时速最高可达72-88公里,大概是正常行驶汽车的速度,所以就算“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被老虎追击,基本上也没有可能虎口逃生。
东北虎的掌力比狮子还大10%,居猫科动物之冠。成年雄性东北虎在利用虎爪击打物体时,其力量可以达到1000公斤左右;成年雌性东北虎的掌击力也可达到800-900公斤。
这种掌击威力,相当于100公斤的巨石从5米高空自由下落,接触瞬时的冲击力可达到10000牛顿。一颗小弹珠从高空落下,就能轻易击穿玻璃板,更不用说10000牛顿的冲击力了。
老虎的锁喉咬合力更是惊人。动物学家发表在《生命科学》上的论文显示,一只186.9公斤的老虎,犬齿咬力能达到1525牛顿,可以轻松咬碎人类的骨头。还有报道称,老虎的咬合力度约为450公斤,狮子约为400公斤;老虎的咬合深度约为11厘米,狮子约为9厘米。
数据显示,普通成年男性的后牙咬合力约为46公斤,前牙咬合力为29公斤,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人类的咬合力在狮虎面前不值一提。
王者归来 从濒临灭绝到“众山皆有虎”
东北虎是东北地区的旗舰物种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20世纪初,人类为了扩大活动区域,大量砍伐森林,猎杀东北虎及其猎物,导致东北虎数量持续下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东北虎被列为“濒危”级。1998年的一次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判断,当时中国境内仅存12到16只野生东北虎。
为保护东北虎,自1998年起,我国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还在东北虎主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2021年正式设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恢复东北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增强栖息地连通性,增加野生动植物丰富度,改善栖息地质量,严厉打击盗猎及走私、非法经营虎产品行为……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严格的保护措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逐渐恢复。如今,“众山皆有虎”的历史盛况,已经再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
在今年7月29日“全球老虎日”上,国家林草局公布,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约60只,比上世纪90年代的20只左右大幅增长,分布区继续扩大。
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张明海说,老虎是大型食肉动物,处于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条件要求极高,其种群生存状况是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之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立前,森林里食物链密度较低,母虎很难把幼崽全部养活。现在,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
同时,东北虎呈现出强烈地向长白山腹地迁移扩散的趋势,意味着修复的生态系统,正吸引更多东北虎在中国定居。如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超过一半区域都有东北虎的稳定活动踪迹。东北虎一家春游、虎妈带娃捕食、东北虎谈恋爱等画面频现。
“我国境内分布的野生东北虎主要是从俄罗斯回迁来的锡霍特阿林大种群和豹地公园小种群,目前这两个种群在俄罗斯境内还是割裂状态。随着我国东北虎栖息地生态修复,特别是迁移生态廊道建设力度增强,未来这两个种群有可能会合在一起,推动东北虎更好地生存繁衍。”张明海说。
人虎冲突 如何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东北虎频频下山,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既然老虎有可能伤人,为何还要大力保护?专家表示,自然界的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一旦野生东北虎灭绝,很可能带来更大损失。上世纪的俄罗斯,曾因过度猎杀导致东北虎数量还不到一百只,缺少了东北虎的竞争和压制,西伯利亚平原上狼的数量猛增,造成的危害不比东北虎小多少。
那么,保护“虎大王”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生命与安全保护?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总工程师刘丹认为,首先要提高村民自身防范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大型猛兽的危害性,遇到像老虎一样的猛兽,不要围观、靠近,应第一时间躲避,并报警或上报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
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仍生活着约2万名居民。从人进虎退到虎进人退,再到人虎和谐共生,这里在积极探索。
为了更加高效地保护虎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打造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末端是分布园区内的2.1万台智能红外相机,可以联网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实时回传,还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到物种识别。一旦相机监测到东北虎等凶猛野生动物靠近村屯或农田,工作人员会及时通知村民回避危险区域。
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也逐步完善。群众报案信息一旦被认定是野生动物造成损失,在15个工作日内就能获得理赔。2022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受理野生动物肇事损害报案3157件,赔偿金额740.5万元。
专家表示,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老虎迁移行为的机制,全方位探究人虎冲突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为缓解人虎冲突提供重要依据。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