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评弹表演艺术家蒋云仙因病去世,享年90岁。蒋云仙曾任上海市长征评弹团副团长、上海市曲协副主席,擅长单档说表,说、噱、弹、唱运用自如,因《啼笑因缘》深受听客喜爱。在70年舞台生涯中,她逐渐形成独特的“云派”表演风格。
小说《啼笑因缘》受时代局限,把卖唱姑娘沈凤喜描绘成爱荣华、贪富贵、可怜而不足惜。蒋云仙以满腔热情着力塑造沈凤喜,并且把几个主要人物的特征概括为沈凤喜可怜、樊家树可取、关秀姑可爱、何丽娜可信、刘德柱可恨。她演绎的《啼笑因缘》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半年之久,名噪一时。
1994年,蒋云仙在金山石化荟萃园连演30天《啼笑因缘》,吸引众多听客。蒋云仙对后辈悉心辅导,对评弹爱好者同样倾囊相授。她曾说,业余评弹和专业演员相辅相成,哪里有三弦和琵琶声,哪里的书场就会兴旺,票友对评弹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她认为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业余票友和学生身上最值得。
1986年6月,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在香港举行,戏剧家黄佐临等与会,由于论文内容是《布氏与中国评弹的比较》而且要求在会上作评弹示范演出与讲解。因此,由上海市文联推荐,选定蒋云仙参加。25个国家、地区百余位学者专家出席的会议上,蒋云仙表演《啼笑因缘·逛天桥》。她先学鸡啼犬吠,接着表演书中各色人物的形体动作、音容笑貌,忽而跳进角色神情动人,忽而跳出角色评述剖析,博得全场掌声。由于演出与讲解十分成功,黄佐临风趣地对蒋云仙说:“你在演出的时候,同时有九只照相机对准了你。”
晚年蒋云仙旅居海外,仍在多伦多电台说《啼笑因缘》。她还进行评弹南北方言和中外语种的杂交试验:听客是北方人,就用东北话、山东话、普通话;听客如果是高鼻子、蓝眼睛,就学用英语出噱头、表演。(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