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心爱的鞋子坏了怎么救?

别急,这里能帮你

  “我想修鞋,不知道哪里有?”“之前修鞋的老师傅回老家了。现在只能邮寄给他修了。”“有没有人知道上马墩一村附近修鞋的摊子晚上营业吗?”……在网络平台搜索“无锡修鞋”,一堆问题扑面而来,问题集中在“不知道去哪里修”“以前去的修鞋点不见了”“修鞋店营业时间不定”等方面。目前,随着全市积极探索“小修小补”数字网点地图,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不断归集“小修小补”位置信息和服务信息,居民可以很快就找到家门口的便民修补点。

  51岁的老师傅有双“火眼金睛”

  “小修小补”数字网点地图显示,在夏家边社区有一家开了13年的修鞋老店:“杨师傅修鞋吧”。记者来到店里得知,店主杨师傅从15岁开始学习修鞋,辗转多地来到无锡,如今已经51岁。

  在商品更新迭代速度飞快的时代,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似乎已经远去,修鞋的需求还多吗?“冬天修鞋算是旺季,给皮鞋换底、修底的人不少,最远的有从洛社那边过来的。”杨师傅说。他的店里,柜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客人来送修的鞋子,有年轻人的球鞋、女士的高跟鞋还有男士穿的皮鞋等。“有些熟客已经和我打交道好几年了,你看这双手工皮鞋,客人年年都要来我这里换底的。”杨师傅表示,来店里修鞋的客人来自不同年龄层,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来修鞋、洗鞋,成为回头客的也很多。”采访中,就有一位中年女士带着双白色球鞋找杨师傅:“师傅你看看,我这鞋脚后跟塌了能不能修啊?”从业30余年的杨师傅已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拿过鞋子一看就知道了症结所在:“你原来的这块皮子太薄太软了,我给你换一块,用胶水粘好、弄好了你再过来拿,一共40元。”

  剪皮、换皮、上胶……半小时不到,杨师傅手里的鞋子已经焕然一新。皮鞋刀、补鞋机、钳子……杨师傅修理鞋子的工具多样,堆满一地。展示过程中,他遗憾地表示,以前很多好用的工具现在已经买不到了,修鞋行业也面临着“断层”的尴尬局面,“年轻人不愿意学,我们这代人也老了,以后怕是没人会修鞋了。”

  走访中,许多市民也表示,居民区里一些会修鞋的老师傅年龄普遍较大,未来很可能会因为身体或者家庭原因歇业。“我以前在荣巷的王师傅那里修鞋,今年他回老家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回来。”市民王献忠说。

  修鞋新生代靠短视频获客

  除了传统门店,在锡城,部分修鞋店主依靠网络平台来获客。“大家好,我是会修鞋的Roy,欢迎收看本期视频。今天鞋子的主人是一位旅游达人,希望修复好的鞋子能陪伴他去更远的地方。”38岁的薛艺是修鞋行业的新人,从业2年多的时间里,他尝试了短视频拍摄,将修复鞋子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以此获得更多客源。在他的短视频中,不光有鞋子的修复过程、对比图,有时还会加上网络段子和自己的感悟。“我们的店虽然一直在无锡,但客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把鞋子邮寄过来修。”走进薛艺的工作室,染色房、修复房、拍摄区……不同的工具一应俱全。

  对于修鞋行业的前景,他和杨师傅有不同的看法,薛艺认为,修鞋的需求总是有的,只是模式会发生改变。目前,薛艺的客人有95%都是年轻人,修复的鞋子也以品牌鞋为主,修复单价大多在百元以上。在薛艺的工作过程中,也会有客人对价格产生质疑:“一块皮子才多少钱,为什么修鞋的价格这么贵?”面对这样的客人,薛艺总会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回复:“修鞋就好比给鞋子做手术,医生手中的手术刀也不贵。真正的价值在于修鞋者的技术和手艺,而非原材料。”

  “我们的修鞋模式都是先维修后付费,这也是我们对手艺的一种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在薛艺的工作室,还有几位年轻的学徒前来学艺,“他们都是看到我们的修鞋短视频产生兴趣找过来的,之前有一位学会后已经自己出去开店了。”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