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看无锡

剪纸老师热心传承,也为时代留影——

一把剪刀“剪”出缤纷生活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在金海里社区展开。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片片碎纸掉落之间,一幅美丽的图案形成。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会员、无锡非遗共享工作室特邀剪纸老师吕芳,平时热衷于传承剪纸文化,让众人参与分享剪纸的乐趣。

  “一张剪纸让孩子坐住了”

  活动中,金海里社区的小朋友们跟着吕芳学习剪纸,当被问及要跟着图案剪还是脱稿剪,纷纷表示想试试脱稿剪纸。吕芳发给每人一张正方形的红纸,现场教怎么剪出一个立体的“春”字。“大家把手里的纸张红色朝里面,先对折,再对折……”跟着吕芳的讲解和示范,小朋友一步步“依葫芦画瓢”,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把“春”字的几横迅速剪了出来。吕芳看到一名女孩多剪掉一个三角形,当即教她调整步骤,稍微改变形状来保持图案的完整。十几分钟后,几个“春”字站在桌面上,每个孩子添加了自己的创意和喜好,“这个蓬勃向上,这个大气舒展,这个像春天的柳叶一样”,吕芳逐个点评称赞。

  陪同的家长刘女士说,小朋友在家做完功课喜欢玩手机,没想到一张剪纸让孩子“坐住了”。“当孩子亲手剪出一幅画,感受到第一次成功,就会提起兴趣。”吕芳说,近两年她参加了不少学校和社区活动,不仅孩子们锻炼了观察、模仿和动手能力,连一些家长也不禁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剪纸。

  “重视和喜爱程度提高了”

  相比其他的非遗技艺,剪纸比较容易入门,需要准备的材料较为简单。吕芳在活动中接触到各个年龄段的市民,深深感受到剪纸不只是小朋友或老年人的“心头好”。有的年轻人连续上了几次课之后,还会发挥想象动手画画,设计剪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比起看我独自示范,大家互动体验更有趣,现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大家对剪纸的重视和喜爱程度都提高了。”

  为了引发更多人对剪纸的爱好和关注,吕芳会根据不同活动的主题以及参加人群的职业、年龄等,设计不同的剪纸作品。如在一场女性沙龙活动中,她细致讲解了剪纸的历史源流和工艺方法,准备了展示婀娜舞姿的剪纸图案。尽管有的活动只有1个多小时,但细心认真的吕芳会为此忙碌几个晚上,“提前准备画稿,自己先剪一幅出来,再进行优化调整”。吕芳表示,市民的热情带给自己很多鼓励,给孩子们心里种下中国剪纸艺术的种子更富有意义。

  “爱好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吕芳小时候受爷爷的影响接触剪纸,尽管这些年工作繁忙,但她没有放弃对剪纸技艺的练习和钻研。“一个真正的爱好会让自己有动力一直坚持下去”,吕芳说,在老家连云港时她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学习刻纸,来无锡后遇到了剪纸达人姜全娣,进一步系统学习剪纸技艺,将剪与刻融合了起来。

  如今的剪纸,不只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窗花,也不局限于纷繁复杂的装饰画,而是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吕芳的一些作品中,有着十分“接地气”的内容:龟兔赛跑故事,被她做成了四幅连环画,很受孩子们喜欢;无锡的大阿福和清名桥,被她剪入画框,展现了锡城的人文特色;受孩子们的色彩启发,熊猫用黑色纸制作,配上了绿色竹子……剪纸阴阳之间蕴含大千世界和缤纷生活,在吕芳看来既要传承传统,也要为这个时代留影。她计划利用空闲时间设计更多反映新时代城市风貌,以及各行各业建设者的题材,用剪纸语言述说对无锡这座城市的热爱。

  从金海里社区了解到,新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将为吕芳设置剪纸工作室,提供交流互动空间,让更多市民走近剪纸艺术。(念楼/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