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熬夜蹲守直播抢到的“孤品”,可能是别人丢掉的旧衣。
有网友发帖表示,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某“孤品毛衣”直播间里正在展示的毛衣与其丢在小区回收箱的毛衣一模一样:“因为这件衣服勾到了一个小洞,而且越洗越长我才扔的。”
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孤品”直播间买到的衣物很可能是二手衣服:衣物有异味、污渍,有的还有拉链生锈、缝补痕迹,更有人打开包裹发现“有蟑螂跑出来”。
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孤品”直播间回收二手衣物早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直播间的“孤品”从何而来
“这件有没有人要?”成排的衣架上挂满衣物,甚至堆放在地上,几十到几百的在线人数虽不算多,却与主播互动活跃,这是深夜12点的“孤品”直播间。
主播将服装在镜头前进行展示,介绍适合多少斤体重,催促下单。有时候,一件抢手的“孤品”会有好几个人抢购。一件“孤品”过款速度非常快,从主播接过衣架到丢到一旁让顾客下单,往往只需要10秒左右。这类直播间通常标注着“孤品”“清仓”“工厂尾单”“9.9包邮”“默认微瑕”等字样。
一位有服装行业工作经验的直播间工作人员小王(化名)告诉记者,几年前刚进入公司时她也相信有“工厂清仓”“工厂尾货”的说法,后面才知道都是二手衣服。当时,小王被安排去给待上架的衣服打吊牌,她才发现有些衣服有明显的磨损、起球,有些衣服还有明显的洗衣液、香水、漂白水味道。在堆货的小仓库,床单样的布料包裹着几十件衣物,一个打开的包裹里五颜六色的毛衣散落着——这些毛衣经过简单的熨烫、剔除毛球后,就会挂上衣架,加上批发来的几分钱一个的吊牌,就能成为直播间里的“孤品毛衣”。“我问为什么要卖旧衣服?他们说现在直播间都是这样卖的。”负责码货的同事还告诉她,这些衣物都是从广东惠州做旧衣回收的分拣厂里拿来的。
在西南某地区,三年前开始接触孤品直播的秦女士(化名)向记者透露,旧衣回收再售的产业链最早出现在广州地区,近几年,不少地区的“回收-分拣-直播”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其回忆,在早期西南某地区的旧衣回收中,上门回收的商家对旧衣来者不拒,以每斤3角至8角的价格统一回收,再以每吨几百元的价格打包交由二手服装回收分拣厂。之后,一些孤品直播间开始向本地的旧衣回收站进货,拿回来后再自行挑选。有些商家会对旧衣进行挑选,太旧的不收;季节上也有要求:夏天只回收夏装,冬天则瞄准冬衣。面向直播商家销售前也会分类,根据新旧程度、季节、款式标价,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据称,有些人会专门去高档小区回收,因为这些小区“就算丢也会包含一些很好的衣服,而且没怎么穿过”。根据秦女士提供的关键词,记者在闲鱼上联系到了当地的旧衣回收商,对方表示可以按照1元/公斤的价格上门,回收不分季节的“统货”。
经介绍,记者随后联系到广州一家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分拣厂,对方表示出口和国内的生意都做,也接受小区回收箱回收的衣物,但“要收就几十吨”,并且因为“要进行消毒,成本就高了”而不接收“不好的衣服”。
在阿里巴巴及抖音App上,记者也发现了广东、浙江、河南等地的许多“孤品”直播货源批发厂家。有厂家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货品分类细,等级多,从600元/吨(折合每件不到1元)、20元一件的风衣、羊羔绒外套,应有尽有。
有直播间每日流水上万
借助回收旧衣,“孤品”直播间的利润甚至比真正的工厂清仓还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孤品”直播间门槛低、成本小,“新号”也能快速卖出货品。秦女士告诉记者,一件进价30元的旧羊毛大衣,在直播间里可以卖到300元。秦女士在回收站进货做直播的朋友就曾展示其抖音直播后台数据截图,每天的流水达万元。
小王的老板也并非服装行业出身,因为巨大的利益在朋友的介绍下才转向“孤品”服装直播。盘下两个小房间、几个货架、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开启了“孤品”直播事业。
目前,旧衣服等废纺织原料及制品属于我国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而在旧衣对外出口前,经过分拣的旧衣物出口也需要向卫生检疫机关申报并接受卫生检疫。非洲许多国家对二手衣物清关时需要提供检测报告通过VOC认证。
中国旧货业协会衣服延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膺鸿表示,目前二手服装市场“乱象丛生,恶性竞争”,原因在于其流通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二手服装溯源困难,处理过程难透明,售后责任难划分,监管部门的监管依据缺失”。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二手衣服如果被当作孤品售卖给消费者,可能构成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主张赔偿。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