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乐声缓缓“流动”,直叫人把浮躁的心随之沉静。随着国潮之风兴起,不少民族乐器也逐渐受青睐。走进无锡街头的各式琴行就能发现,喜欢中式传统乐器的市民还真不少,相关乐器的学习热度也悄然上升。
全年龄段学习热潮
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令无数人动容。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出现,已有千年历史的古琴在锡城年轻人中流行。
“从最基本的指法到一首首完整的曲子,我每天都练古琴。”市民唐女士接触古琴一年多了,她原本只是拍摄汉服写真时接触过古琴,突然就对它有了兴趣。“在‘悦己悦人’中修身养性,提升文化素养。是一门艺术性、文化性极高的乐器。”
在民丰路的天韵山房古琴传习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喜爱古琴,被其典雅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的市民。“与十年前比,学习古琴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工作室创始人孙弋介绍,近几年,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古琴的身影,因此接触古琴的人也日渐增多。孙弋是资深的古琴文化传播者,多年来,许多古琴爱好者慕名而来学琴。这当中,有小到5岁的小朋友,也有大到75岁的老者。
不仅是古琴,随着国风热,琵琶、古筝、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也受到欢迎。在琵琶老师许洁工作的琴行里,学民族乐器的学生比去年稳中有升。她曾遇到一位小朋友,原本想学钢琴,看到琴行里琵琶的弹奏小视频后,选择了学琵琶。
跟着网络大神自学
“目前,在西洋乐器里学钢琴的最多,在民族乐器里学古筝的最多。”许洁说,琴行里还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学琵琶、二胡等乐器。这和近年来“国风国潮”的兴起以及中小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有关。“孩子们接触得多,潜移默化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除了小朋友,很多琴行也招收成年学生,有年轻人,也有老人。“学乐器需要长期的投入,退休后,老年人有时间、有条件学习一门乐器。”
“好的老师不缺学生,但不少学生都缺老师。”许洁说,在她工作的琴行,古筝老师的学生数量一直都呈饱和状态。而扬琴、二胡因为缺少好的老师,被归属为冷门乐器。
古琴爱好者唐女士表示,自己的古琴是在淘宝上购买的,当时赠送了免费的学习课程,后来还跟着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站上的直播和视频学习。不仅是古琴,竹笛、洞箫等乐器也能在网上找到教学视频,她有个朋友跟着视频学了竹笛,现在吹得有模有样了。
学琴亦是生活方式
“每种乐器都有不同的特性,会影响受众的选择。”许女士介绍,比如古筝,弦是定弦,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以弹,但是笛子需要吹,小朋友年龄小吹不动,就学不了。再比如二胡需要按弦,有的小朋友觉得手痛,也学不了。
市民黄女士的女儿已经学古筝3年。这两年,她身边陆续有不少朋友的孩子都选择了古筝。她认为,中式传统乐器的兴起,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人们更多地去思考学习音乐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而不再是盲目跟风。“对于我来说,女儿是自愿学习古筝的,我乐见其成,也希望她在练琴的过程中锻炼专注力、欣赏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唐女士则认为学习古琴是一种心态,它能让人沉稳、静下来,给人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我把学习古琴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学一门技能。”
(晚报记者 张颖/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