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赏梅时!随着“南京宫粉”“小绿萼”“八重寒红”等品种的陆续绽放,无锡正式开启新春赏梅时光。如何用“一枝梅”撬动春节后又一波旅游热潮,无锡多个景区持续发力。
新玩法加温“赏梅热”
早梅飘香、夜梅妖娆、梅花盆景赏心悦目……“看朋友圈有人晒了梅园的照片,脑海里顿时回忆起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虽然天气不好,却还是很想来赏梅。”在无锡某银行工作的秦微微告诉记者,到梅园看梅花是自己“春天必做十件事”其中之一,“无锡的春天从梅园开始”这句话会让无锡人都倍感幸福。据了解,目前梅园景区40多个品种的梅花已达初花或盛花期,包括全部的早花梅品种和少部分的中花梅品种。
作为九龙湾花星球的主角之一,“龙梅”是花中名品,又叫垂枝梅,枝条自然下垂或斜垂形成独立的伞状树冠,如弱柳扶风、美人下腰。记者获悉,今年景区新栽植大树龙梅20株,总数达60余株。此外,梅里古镇以梅为名,可谓处处见梅,张渚淦里千亩梅开,宜兴白塔红梅园姿态万千。
各大景区近期以“梅”为主题的活动丰富,市民游客在赏梅的同时,还能看专题展览、体验文化雅集、参加生态研学等。吴韵花文化深度研学系列课程为无锡市花卉盆景协会与吴韵花道研习所共同研发,第一期便是梅花。花星球策划了小型音乐会,为赏梅助兴。走进梅园古梅奇石圃,一盆盆插花摆放在走道里,赏心悦目、清香扑鼻。
昨天,首届梅花传统插花全国邀请赛在梅园开幕,来自全国各地近50名选手一展才艺。“梅花是无锡的市花,也是这次大赛的主题花束,为梅园赏梅增添了新玩法。”梅园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插花作品将会放置在中国梅文化博物馆内,供前来的市民游客观赏。夜间赏梅是梅园元宵期间的一大特色,今年夜梅赏花区域扩大,荷兰广场附近还将举行烟火表演,以“夜梅+烟火”为特色,营造多样化的夜间赏梅体验。
多元化发展“花经济”
走出去,也让梅香飘得更远。此前,“2024中国无锡长三角梅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首次落地上海举行,整个文旅节延续至3月25日,横跨春节和元宵两个重要传统节日。活动首次联合另三大全国赏梅胜地的南京梅花山、杭州超山、苏州香雪海,推出两千份免费“春日护照”。
“今年梅花节从赏梅花转变为赏玩梅花,从品梅花转变为品梅花文化,从咏梅花转变为梅花社交。”无锡市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认为,这种多元化发展策略是延长“花海经济”花期的必要举措。充分利用本地生态资源,掘金赏花经济,可以为当地赚足人气的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不仅面向成人,还面向儿童,推出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活动设施,从而构筑起满足全龄人群需要的梅花经济产品与场景。同时,要以梅花为载体,结合地域与时令特征,围绕着吃喝玩乐游购娱需求,不断拓展赏花经济产业链的深度,丰富体验场景,完善多元服务。”梅园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晚报记者 璎珞/文 张轶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