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新闻

合力救助江豚,无锡贡献力量

目前伤豚情况已好转 成功救援为全国首次

  长江南京段2月16日经包括无锡在内的多方合力捕捞救治一头尾部受伤的江豚,牵动着众人的心。经过6天治疗,2月23日,南京市绿化园林局通报了该伤豚最新治疗情况。记者获悉,目前,伤豚的病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并有所好转,接下来将进入第二阶段治疗护理,10天后再进行复查。这是全国首次针对长江干流伤病江豚主动救护的成功案例。在这次成功案例中,无锡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无锡集结科研人员12人

  “四人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2月11日大年初二,南京鼓楼长江微笑驿站水域,一头尾部被杂物缠绕的江豚被保护区监测人员和江豚摄影爱好者同时发现,当时这头江豚距离岸边仅有20米左右,能清楚地看到其尾部皮肤有受伤感染。“我在2月11号收到伤病江豚的信息,随后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组织线上专题研讨后,决定对伤病江豚采取救护措施。”位于无锡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告诉记者,他们从安徽的安庆、当涂,以及江苏的泰州,一共调来了六艘科研监测船,包括近50人的救护队伍,“淡水中心共集结了科研人员12人,其中有3人和我一起从无锡出发,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其他人员从各地向南京集结。”

  经过两天的水上岸边追踪锁定其位置,2月16日上午11时,多部门合力将伤豚围捕上岸。“当时,江豚看起来十分虚弱,活力比较差,应激反应不强烈,尾部严重受伤感染,身体上也有多处溃烂。” 救护队员吴明康表示,过去国内外历次水生哺乳动物救援当中,被救援的动物常常出现应激反应,一番剧烈挣扎导致它们精疲力竭,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长江江豚属于鼠海豚科,胆子小、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被救助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死亡。“但我们这次救护的江豚,总体比较配合,好像是知道大家在帮助它脱离险境一样。”在对江豚伤口进行初步处理和诊断样品采集后,救助团队将江豚送往南京海底世界进行治疗护理,历经4小时的搜救、捕捞和转运,6天的搜救工作告一段落。

  江豚感染较严重,目前情况已好转

  经专家治疗团队检测,该江豚为雌性,年龄约5龄,体长1.36米,体重37公斤。其尾部缠绕的杂物嵌入肉体最深处达5—6厘米,另有5处增生组织长在体表,最大的有成人半个拳头大小。经外伤检查、微生物监测、血液检查、B超和X光检查,2月17日,诊断病情为外伤感染,肺部炎症及贫血。“伤豚尾部和尾柄部因杂物缠绕导致严重感染,体表多处溃烂化脓;肺部左叶中下部炎症较为严重;因感染及失血导致贫血。”刘凯说。随后,淡水中心协调组建了由南京海底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南京AMC河西中心动物医院、中科院水生所、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业兽医和技术专家构成的治疗团队,全力展开救治行动。根据治疗方案,主要从体表清创消毒、肺部炎症控制及营养补充三个方向着手治疗护理。经过第一阶段输液治疗,结合复诊结果及动物状态综合评估:目前伤病江豚行为特征正常,进食逐步恢复并基本稳定;体表感染和肺部炎症得到初步控制,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血检指标提示,仍然存在感染,需进一步治疗护理。“接下来将对伤豚进入第二阶段给药治疗,10天后再进行复查。”

  社会各界关注伤病江豚,无锡国药献药物

  刘凯坦言,从收到伤豚信息,到现在第一阶段治疗结束,社会各界对伤病江豚高度关注。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在长江岸线的摄影爱好者与监测人员;保护区管理机构、农业农村局、航道、海事、水上公安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金陵铁骑”开道为护送江豚开辟绿色通道;南京海底世界第一时间准备治疗池并安排“三班倒” 值班看护;南京AMC河西中心动物医院无偿协助诊疗;各方从各地调来江豚喜食的饵料鱼。“我们曾发布求助信息,需要使用的两种药物无法快速购买,有一位热心市民看到信息后主动联系,并将药物送到海底世界,后来我们得知,其中1种药物来自无锡国药,他们第一时间安排专车将药物从无锡送到南京,再由市民转交给我们。在此,感谢大家对这头江豚的关心与帮助。”

  此次成功救援为全国首次

  据悉,这是全国首次针对长江干流伤病江豚主动救护的成功案例,对于完善长江江豚应急救护机制、提高救护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通俗来说,所谓“主动救援”,就是在发现江中的江豚出现异常后,监测员及时上报情况,经过专家研判,确定江豚是否需要救护以及所在区域是否具备救护条件后,由救护人员实施主动性捕捞救护。以往的救护案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水位快速消落导致动物被围困,只要发现及时,通常直接将其捕捞后转移至安全水域;另一类则多为发现江豚搁浅后开展救援,此时动物往往因病、因伤情况已很严重,通常已精疲力竭,无法维持正常活动,救援成功率极低。刘凯表示,无论何种救援形式,救护江豚都是非常困难且存在风险的事情,在长江干流尤其如此,复杂的水文条件,来往的通航船舶,都给救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2月16日江豚被救助出水之后,所有救助人员都捏着一把汗,害怕它在运输途中被噪声惊扰,出现严重应激反应,幸运的是,它一直比较配合,现在,它的身体状况也在不断转好。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治疗。我们祈祷它可以摆脱病魔,顺利回归长江,自由游弋。

  (晚报记者 吴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