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 三月天,刀鱼鲜。作为“春馔妙物”之中最能“馋哭”吃货的长江刀鱼,在长江开始“十年禁渔”后成为“禁物”。3月8日,无锡首批人工养殖的刀鱼开始批量上市,标志着这一珍稀鱼种受“长江大保护”的同时,亦将因之得以开发,“游”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上午8点半,走进目前无锡最大的刀鱼养殖基地无锡市渔满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满塘”),百亩鱼塘在阳光照耀下碧水涌动、银光闪耀。循着“1、2、3”的口号声掀开一处鱼塘上方的暖棚棚膜,七八个渔民站在齐腰深的池水中拉网,一条条银光闪闪的刀鱼在水中活泼鲜跳。“这条估计有2两,鱼鳞很完整!”一位渔民迅速捞起一条刀鱼展示给记者看。
“目前基地内共有40多亩的水面在养殖长江刀鱼,最早的一批进塘到现在已有20个月了。根据今天起网的情况看,有20%~30%的规格达到了上市要求,基本在2两左右。”基地负责人徐俊磊介绍,由于亲本就是长江刀鱼,养殖的水文环境也无限接近,所以养殖刀鱼的品质很不错,“根据此前相关专家对基地成熟刀鱼品尝的反馈看,肉质、口感比湖刀、海刀更为优异,与长江刀鱼非常接近”。
清明前正是吃刀鱼的最好时节,这个时节正是刀鱼繁殖季,这时的刀鱼鱼刺入口即化;过了清明繁殖期后,刀鱼丧失大量体能和养分,肉质变老、骨头钙化发硬,成了“老刀”。最近,打电话来咨询、预订刀鱼的客户源源不断。“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起网捕捞,像今天有约20斤的需求量,基地会按订单量将新鲜刀鱼捕捞上来后快速打包,通过冰鲜冷链物流寄出,确保客户第一时间收到,时效性和新鲜度高于海刀。”徐俊磊透露,养殖刀鱼的品质更高,价格也要高于海刀,基地成熟的大部分刀鱼会在清明前售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理论上可实现全年按需供应。
长江刀鱼禁捕后,催生了刀鱼的养殖产业,但国内不少地方尝试刀鱼人工养殖纷纷失败,“渔满塘”为何能取得突破性的养殖成果?“育苗、开口、饲料、水质、降低应激等等都是挑战,目前养殖刀鱼以价格高昂的活虾作为食料。”徐俊磊介绍,一方面得益于谢埭荡村得天独厚的水文条件、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之前有一个塘里放了2000尾,去年12月底搬塘时数了一下已经有6000尾。”徐俊磊表示,今年计划将养殖面积扩大到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