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网事

一对夫妇每月进账4亿多,但九成以上短剧在亏本

你为短剧付过费吗?

  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剧热门CP孙樾和徐艺真合作的剧目

  这个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和《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两部短剧“病毒式传播”,有消息称这两部剧在整个寒假期间收入过亿。平台数据也在狂奔,抖音短剧春节档话题播放量28.3亿,是2023年同期的5倍多;快手上的短剧观看量同比增长41%。去年开始呈现井喷状态的短剧行业,在这个春节迎来了再一波高光。

  一对夫妇做短剧月入4亿多

  爆款编剧可月入10万以上

  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短剧爆款迭出,有的剧集,上线当日充值达2000万元。点众科技押中多款,这家北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陈瑞卿、何春虹夫妇。据高管透露,去年9月开始,点众每月的充值收入,稳定在4~5个亿之间。夫妇携手创业十余年,以“快看小说”等在网文圈立足,可惜未能上市,现今又成功掘金短剧,分到一块蛋糕。

  陈瑞卿的好运气,离不开一个人。《八零后妈》以小博大,剧集仅拍摄10天,后期投入8万元,和《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一起,拿到过亿的充值收入。两部剧的出品方均为听花岛,其实际控制人是咪蒙,原名马凌。

  据报道,今年,随着越来越多剧组入驻,演员演戏机会在增加,有现实版“霸总”刚来横店两个月,便出演了男二号;也有在校大学生,半年出演七八部微短剧;但同时,很多剧组则正为“群演不够用”而头疼。

  多位短剧从业者透露,微短剧行业如今收入也是非常可观。据了解,目前短剧编剧的剧本报价可以大致分为四档:第一档为1.5万元以下,一般来自新人编剧;第二档在1.5万元至3万元,编剧产出过少量小爆款或作品数量较多;第三档在3万元到5万元,编剧手握大爆款或多个小爆款;第四档为5万元以上,通常来自业内创作过多部爆款的头部。

  对于编剧们而言,赚钱的大头在于分成,爆款编剧月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据了解,若短剧充值破500万元,编剧能获得额外分成,比例在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三不等。妙笔星空内容工作室负责人温儒表示,以流水破500万元的小爆款为例,能拿到10万元左右分成。

  微信、阅文也加入“短剧大战”

  一众机构、演员、导演也下场

  在短剧市场,虽然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暂居第一梯队,但并不代表其他玩家没有逆袭的机会。

  近日微信悄然上线了短剧专区,搜索“短剧”等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中就会出现短剧展示专区,下面还有甜宠、热血、玄幻、虐恋等多个分类词条,微信此举相当于为短剧开辟了专属的流量入口,相比抖音、快手算是“虽迟但到”。

  当然,腾讯在短剧赛道并非只有视频号这一张牌。近日,腾讯视频联合QQ 短视频、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发起短剧招募计划,旨在通过流量激励、收益激励等措施拉拢专业创作者。阅文集团的短剧平台“奇迹短剧”也已获得工信部备案,目前正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此外,字节旗下的皮皮虾近日也推出了独立的短剧APP“皮皮虾lite版”,主打免费模式。由此可见,字节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获取短剧用户的机会。鉴于皮皮虾在90后、00后用户中的影响力,“皮皮虾lite版”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在年轻短剧受众中的地盘。

  更多影视公司和明星、演员也在入局短剧市场。1月底,抖音宣布与周星驰达成独家精品微短剧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运营“九五二七剧场”,首部精品微短剧《金猪玉叶》第一季预计5月上线。由演员、歌手徐梦洁主演的横屏短剧《大过年的》也于近日上线,正片播放量达7.9亿次。

  “微短剧是网络视听的新业态,这两年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据估测,到去年底,行业规模突破300亿元;预测到2027年,产值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一些专业影视机构、导演、编剧、演员、资本都陆续进入微短剧市场。”在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明品看来,微短剧快速发展,与其形态、艺术特点、商业模式有关,“快节奏、多反转,满足碎片化时间里用户的消费需求”。

  制片人:九成以上短剧其实在亏本

  委员建言:短剧应该加强思想立意

  制片人覃祥敏表示,其实短剧在今年春节档呈现井喷爆发状态,是业内早就预料到的现象。“特别是过年回村、相亲之类的题材,很多人都在做,赶着上春节档”,他透露,如今因为行业的热度迎来了更多投资人及热钱涌入,剧集上线数目也在增长,但其实很多项目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甚至是不赚钱。“一些过年期间很火的剧,看着数据挺高的,但投流都占到了八成以上,实际上不一定能赚多少。”

  “现在大平台出品自制的短剧越来越多,行业的大头其实还是他们赚了,一般的公司都赚不到太多。现在投这个行业的投资人很多不是传统投资人,他们不靠这个赚钱,短剧项目对他们来说更多是营销宣传的作用。”去年12月覃祥敏就感叹过,这个赛道里真正赚到钱的投资人可能10%都不到,如今他依然认为九成以上的短剧项目都是亏本的。

  艺恩研究经理卜李敏也表示,以前成本低,多呈现出粗制滥造的作品。行业走到现在,精品化已经是必然趋势,随之带来的也是演员越来越贵,成本高了不少。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张凯丽就曾公开表示,应让“小而精、短又美”成为引领影视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并设立相关奖项,激励优秀影视短视频创作。她提出建立影视微短剧内容创作公益平台,为作品提供不竭源泉。

  对于时下微短剧的流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认为,微短剧因“短、平、快”适合网络传播,但部分内容制作粗糙,需要加强思想立意,真正让观众喜闻乐见。“我觉得在思想层面上,还要有更智慧的办法,让大家能感受到里面的思想立意,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中国故事的力量。”田沁鑫说。

  (综合新京报 潮新闻 羊城晚报 界面新闻 上观新闻 南方都市报 封面新闻)

  网友闲话

  @文刀:就是爽文小说真人版。

  @观察者:成本低,利润大,会有更多人来抢这块蛋糕。

  @清蒸鱼:下饭剧有缺口,也不要在乎什么逻辑。但流量很集中,会跟风看剧。

  @vivien:精神快餐的对象:直播间里刷火箭的宅男,为爽剧付费的中年妇女。

  @杨勋(闭关中):论投流行业的利润率。

  @小宫:赚钱的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在陪跑。赚钱的是赚的真多啊!

  @双月:哦,咪蒙啊。她是真能每次都抓住风口赚钱。

  @至少你比我丑:不……短剧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批文和版号。

  @me兔:平台才是赚钱的王者。

  @Lizzy:赚多少只要合法就是正面,但如果某个行业总有这样的新闻,那税务局该出动核查一下。

  @霜火:国家需要出台政策,网络播剧付费制度需要增加退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