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依水而居,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桥下空间被不断活化利用,它们正成为周边居民不可或缺的休闲好去处。正值春日好时节,锡城又有桥下空间上新。据悉,今年无锡市将完成全市25座桥下空间品质提升改造。
桥下空间春日上新
当清晨的阳光洒落,伯渎河南侧的坊明大桥桥下空间热闹起来,市民们正在使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活力四射的运动场成为桥下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直很关注这里的进度,看到建设好了,就常约着来健身。有宽阔的桥体遮挡,无论下雨还是烈日,大家都能从容锻炼。”市民徐老伯表示,随着伯渎河公园一期的开发建设,河边越来越美。
合理安排的停车位,辅以活动空间、休息椅、百里水墨画卷,还有桥墩彩绘,在洛社大桥桥下空间内,有的居民在健身,有的居民坐在休憩座椅休息、闲聊。市民刘女士说,这里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功能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还可以丰富周边居民的社交。
位于东亭路高架与春笋西路交界的桥下空间内,颇具新意的儿童游乐设施让人眼前一亮,除了常规跷跷板,还有可爱的圆筒滑梯。有工作人员正在其中忙碌,据了解,他们是在进行最后的优化提升收尾工作,这处桥下空间将于近期与市民见面。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发现并有效利用“桥下空间”,成为无锡城市管理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焕发市民群众微幸福的新探索之一。无锡市城管局市容处陶丰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底,无锡对108座桥下空间进行了活化利用。今年将完成全市25座桥下空间品质提升改造。
市民需求在使用中凸显
每每路过江尖大桥,时常能听到一阵阵悠扬的音乐声和市民高昂的歌声。自去年与市民见面,这里俨然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过常来这里唱歌的市民范爷爷说,桥下空间很好,唯一的不足就是部分区域光线太暗,特别是他们唱歌时不想打扰其他人会选择在空间边缘的区域,采光更是不足,“是否可以增加一些灯光?”
“感觉这里的儿童游乐设施可玩性不强,鸿桥下的就很不错。”市民夏女士表示,自己常带孩子去梁溪河边散步,“感觉隐秀桥下的互动装置对于小朋友来说可玩性不强。”
“设施能不能再增加一些?”“为什么有的桥下空间是运动设施,有的却只有景观打造?”“风格色彩不是很喜欢”……随着一处处桥下空间与市民见面,市民也各有各的看法与建议。对此,记者咨询了相关管理部门。
梁溪区城管局市政绿化科顾萌介绍,与高架桥开阔的桥下空间不同,江尖大桥桥下空间高度有限,一侧是小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居民要求桥下空间与小区隔开,因此空间南侧是一条道路及一小段屏障围挡,导致光线有所遮挡。其实,在江尖大桥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贴合市民需求也安装了亮化设施,放置了景观灯,但与路灯共用线路,所以要到傍晚五六点左右才会统一点亮。“桥下空间的另一侧则是运河公园,目前公园局部围挡有些还未拆除,后期会督促施工方拆除围挡,届时采光会有所改善。”
针对隐秀桥桥下空间儿童设施可玩性不高的建议,记者了解到,出于安全考虑,桥下空间在设施选择时,更注重选择耐用、安全性高的游乐设施。滨湖区城管局市政绿化科王耀锋介绍,其实沿着梁溪十里画廊,一共打造了9座桥下空间,辅以不同的主题设计,一桥一景。比如隐秀桥下通过更新休憩座椅,新建发光景墙,增设趣味互动装置等方式,打造的是老少皆宜的舞蹈花园主题;而鸿桥下布置了儿童互动景墙、摇摇乐等元素,主打的就是亲子休闲花园,主题也是“童言童趣”。
如何平衡桥下空间利用需求?
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需求的市民理想中的桥下空间其实也有所不同,如何平衡桥下空间的需求?打造出让更多人满意的桥下空间?
陶丰介绍,根据桥梁位置和类型的不同,桥下空间所涉的面积、功能都各不相同,在解决周边市民群众需求时,会充分考虑民生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以覆盖“全龄段人群”为脉络,从安全、实用、便利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利用提升桥下空间。如云林街道的锡虞路桥下空间、江溪街道金城立交桥下空间、扬名街道盛新大桥桥下空间都是紧邻居民小区,出行便利,因此选择配套篮球场、棋牌桌、滑板、秋千、体育健身器材、舞蹈广场等设施,为周边群众提供可运动、可休闲、可娱乐的多功能公共空间。宜兴东氿大桥紧邻幼儿园,于是桥下空间选择色彩斑斓的蝴蝶型儿童游乐设施,既为孩子们提供了攀爬游玩的活动区域,也为家长接送等候提供了场所。
“打造桥下空间,征集市民意见是很重要的一环。”陶丰解释,在桥下空间设计之初会组织征求居民意见,还会通过社区组织联系居民小组长等基层工作者的力量汇集更多建议,再将这些建议有机融合进设计方案。由城管、市政园林、公安、交通运输、体育、建管中心等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也会实地查看,对桥下空间利用提升项目进行验收。如瞻江立交桥下空间验收时,就遇到市民建议,“只有篮球场,没有羽毛球场,没有满足爱打羽毛球的居民需求。”对此,根据实际情况考量后,将场地调整为一半篮球场,一半羽毛球场,采取灵活调整的方式,满足两方市民需求。
发掘桥下空间美学和功能潜力
无锡的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后显得亲和、生态、美观、个性。刚刚新提升改造后的坊明大桥,作为伯渎河公园一期(西区)项目建设的重要一段,就以伯渎河“梦回伯渎,七里画廊”的主题为愿景,打造时周边包含了新改建的城市家具座椅、优化绿化节点布局、设置儿童友好设施、提升彩色健身步道,同步配套体育休闲设施、专用停车位、公共厕所、自动贩卖机和直饮水点等,打造出新一代滨河生活方式的文化休闲水岸,成为兼具滨水风景之美与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多元化桥下空间。
2023年,无锡市更出台全省首个关于桥下空间利用的设计导则——《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总结出开放空间网络、锡式文化空间、艺术交流空间、多元活力空间、多维立体空间、零碳绿色空间6种“桥下+”空间利用模式,实现桥下空间从“边角余料闲置空间”到“金角银边开放空间”的功能转变。
走过一处处品质提升后的桥下空间可以看到,在美的基础上,功能也不断进阶。如东亭路高架与春笋西路交界的桥下空间,未来建成后将设有全年龄趣享花园、极限运动场地两大功能主模块,既可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户外游戏、锻炼身体的场所,也能为喜欢极限运动、滑轮的年轻人提供功能完善的运动场地。城市微更新下的桥下空间利用提升只是小微空间节点式改造的新探索之一,推动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满足全年龄段市民需求,始终在创新求索的路上。
(晚报记者 张颖)(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