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健康

一来月经就呼吸困难、咯血? 原是“逃跑”的子宫内膜惹的祸

  无锡市民梅女士(化名)每月来大姨妈时,除了痛经,竟然还胸闷、胸痛和咯血!经过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赵绍杰诊断后,发现梅女士的病根竟是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苦恼:一来月经就呼吸困难、咯血

  4月16日下午,记者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连线梅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糟心的病症。梅女士在十几岁月经初潮阶段就有痛经的经历,当时也没在意,忍一忍,经期结束疼痛也就停止了。但这种状况在2021年5月份有了变化,梅女士经期出现胸闷、胸痛,外院诊断为“自发性气胸”,不得已做了一次“排气”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是术后几个月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胸闷得连呼吸都出现了困难,于是9月份又做了“胸膜固定”手术(胸膜粘连固定+胸腔闭式引流术)。到了2023年3月,梅女士因为经期频繁出现胸闷、咯血症状,又做了胸腔镜下左侧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短短两年内,梅女士接受了3次手术,诊断均为“自发性气胸”。多次手术经历不仅让梅女士苦不堪言,也让她再一次审视自己的疾病,“为啥每次胸闷、咯血发作都是月经来潮的日子?”

  罕见:病因原是“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梅女士慕名找到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赵绍杰。经过诊断,梅女士的病根并不在“自发性气胸”,而是由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

  “子宫内膜也会到处乱跑。”赵绍杰主任介绍,女性的子宫内膜位于宫腔内,子宫内膜会因为体内雌孕激素的变化出现周期性的“增生—脱落—增生”。每次来月经,内膜会脱落,跟着经血一起排出体外,月经结束后内膜最薄,然后在激素的作用下再增生,下次月经来潮再脱落,循环往复,形成规律的月经。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子宫内膜都会老实待在宫腔,它可以跑到子宫肌层,还可以跑到全身其他部位,比如卵巢、盆腔、肠道、胸腔、肺部等,这就叫“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左右,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群体中,30%—50%的患者病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赵绍杰主任说。

  “跑出去的子宫内膜一旦‘驻扎’在身体其他部位,比如到了胸腔、肺、膈肌等处,则可引起气胸、咯血等一系列症状,统称为胸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症往往需要妇科联合多学科团队协同诊治。”赵绍杰主任告诉记者,比如像梅女士一样,子宫内膜跑到了胸腔,随着月经周期,逃跑的内膜还是在周期性生长,就会引起周期性的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成功:术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随着进一步深入检查,医生发现梅女士不但存在子宫腺肌症,还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以及腹膜后肿瘤。赵绍杰主任说,为确保能够一次性完整切除肿瘤,且给予患者最佳的预后,赵绍杰主任主持召开由妇科、麻醉科、超声科、病理科、影像科、输血科等组成的多学科专家讨论会,为梅女士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和应急预案。

  “术中、术后随时可能发生自发性气胸,出现呼吸困难、循环不稳定等紧急情况。”麻醉科学科带头人张邓新告诉记者,对于此类特殊患者,并且前期已经做过多次气胸手术,气胸发生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究竟是全身麻醉还是椎管内麻醉?”“如果全身麻醉,患者需要气管插管等技术,那么对气道的刺激比较大,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呼吸道压力的改变。”“如果发生气胸,如何迅速诊断,立刻进行处置?”针对这一罕见病例可能引发的各种复杂情况,麻醉科最终确定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方案,并在麻醉前、手术中应用“肺超声技术”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备好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确保术间患者呼吸系统安全。

  手术团队为梅女士实施了腹膜后肿瘤切除+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肠粘连松解术,赵绍杰主任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迅速找到解剖层次,抽丝剥茧般地将肿瘤从血管、神经的缠绕中完整剥离,手术3小时余,术中出血仅100毫升,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据悉,此次手术不仅帮助梅女士完整切除了后腹膜肿瘤,还保住了她的生育及内分泌功能。术后,经过妇科医护团队精心照护,梅女士快速康复,现已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赵绍杰主任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良性疾病,但是却有恶性行为,甚至会到处播散、反复发作。因此术后也要进行长期管理,降低复发可能。当出现继发性痛经尤其是症状越来越重,甚至伴随着月经还出现其他相关症状时,千万不要忍,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