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反诈悬疑剧《新生》正在优酷热播。剧集通过几位受害者拼图式的叙述,一场精心设计的关于人性“罗生门”的骗局呈现在观众眼前,具有反诈骗的现实警示意义。
烧脑推理
《新生》在叙事结构上别出心裁,集齐众多经典悬疑要素,暴风雪山庄模式、密室逃脱、剧本杀等都被巧妙融进叙事结构中,增添了叙事的复杂性与创新性。
何珊与陈树发、程浩、张萱、苏倩一同接到邀请,前往崇安岛参加费可的追思会,届时会宣读逝者的遗嘱,素不相识的五个人就这样聚集在一起。自称费可司机兼助理的刘漠将众人带到地下室,让他们每个人说出和费可的相识经历,然后才能宣读遗嘱。偏僻荒芜的孤岛,身份迥异、各怀心事的陌生人相聚,第一集的剧情已经渲染了悬疑恐怖的氛围,这些设定也均符合经典推理类文学中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未来似乎会有更大的阴谋在等着他们。随着众人与费可不为人知的往事被和盘托出,费可的形象也逐渐清晰,众人凭借已知线索展开推理,似乎在进行一场剧本杀游戏,不同的身份牌,不同的经历,相同的是围绕在费可身上深不可测的谜团,多重叙述结构也让观众更有沉浸感和参与感。
作为一部悬疑剧,《新生》开局就埋下众多悬念,剧集以费可之死为开端展开剧情,主人公刚出场便下线,这打破了常规的传统叙事。费可真的死了吗?他交给何珊的U盘又有什么用处?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谜团将会被逐一揭开,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观众真切体会到高智商犯罪的烧脑推理,快速推进的剧情和不断出现的悬念也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人性“罗生门”
剧集通过费可的追思会将五个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五条不同的辅线由费可这一主线串联起来,通过五人与费可的过往,多角度、多方面刻画费可这一神秘的形象,上演人性的“罗生门”故事。
在众人的讲述里,费可一人分饰五个不同的角色,他巧妙地为自己树立人设,用不同的身份周旋于五人之间。这五个人认识的费可都是不同的,但仔细推敲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费可的身份也扑朔迷离,或是基金从业者,或是名校海归。聚集在地下室的几个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被费可诈骗,费可潜入他们身边,利用他们的情感需求,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再悄无声息地骗走他们的钱财或感情,当受害者反应过来后,费可已经带着钱财和秘密彻底消失。五个人五重真相,“罗生门”的叙事模式反向促使观众反思现实生活中信息的真实性和主观性,与反诈骗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饰演者井柏然看来,费可“活成了每一个路过他的人的样子,他最擅长的就是把别人的武器变成自己的武器”。费可正是利用了人性的缺陷,洞察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贪婪和欲望,凭借精准的信息差拿捏住每一位受害者。他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不同的人设之间,成为捕获人性弱点的猎人。通过不同受害者的陈述,五个人看似互不相干,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费可制造的这场庞大精心骗局里不可或缺的一环。费可的一句“我掌握你所有的秘密”,也暗示着每个受害者与费可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在反诈骗的社会议题背后,是人性的复杂、矛盾与纠葛。
反诈题材创新
近年来,关于反诈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不少,《新生》从信息差犯罪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人性真相,是反诈题材的再度创新。导演申奥多年来也深耕于这一题材,创作出诸多优秀电影作品,包括去年上映的反诈题材电影《孤注一掷》。首次执导剧集,申奥坦言不同于以往拍电影,拍摄剧集可以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地与观众进行艺术交流,给创作者提供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再次执导反诈骗题材作品,申奥将主题聚焦于“身边人”的骗局,揭露了针对身边人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量身定做的骗局,提醒观众“耳听为虚,眼见也为虚”,不要轻易丢掉戒备心理,具有深刻的社会警示意义。
《新生》不同于以往的反诈题材作品,在拆穿诈骗者精心设计的骗局的同时,也对受害者的受骗过程和复杂心理进行深入刻画,凸显人性的错综复杂和贪得无厌,直击人心深处的弱点,展现出不同个体对于生活境况、人生选择和人性欲望的思考,使剧集增添了一抹社会派悬疑推理的色彩。“过度的欲望会引向毁灭,向善的良知将带来新生”,悬疑感与反诈题材的结合,使剧集既具有观赏性,也增加了社会深度。
(齐鲁晚报,图片来自剧方公开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