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618”即将开启。今年的“618”“画风”显然与以往不同。
近日,美腕合伙人蔚英辉宣布,从这个“618”开始,将在“所有女生”直播间测试数字人直播。他直言,数字人能够补充真人主播的空缺时段,可以实现24小时不停播,让直播间和货架电商一样在任何时段服务用户。
今年4月,由京东云言犀打造的“采销东哥”AI数字人开启直播首秀,同时亮相京东家电家居、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京东云相关人士透露,“采销东哥”直播后引起大量品牌、企业高层排队定制,目前团队也正加紧排产,保障品牌在今年“618”期间顺利开播。
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不需要真人主播、不需要直播场地、不需要搭建直播间,只要输入直播语音便可生成直播内容,甚至可以像真人主播一样进行实时弹幕互动成为可能。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提出:数字人主播直播间,到底是谁在售卖商品?如果商品售后出现问题,企业会不会将责任推给外包的数字人技术公司?
成本低时长不受限
数字人主播在增多
什么是数字人主播?
经过六七分钟的人像视频拍摄、十几句话的声音信息采集后,将音视频信息进行预处理,再经过自动化数据标注、3D人脸重建、口唇驱动训练等,几个小时内,一个数字人主播就生成了。
在杭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从事相关业务的刘震(化名)告诉记者,这些数字人主播看上去与真人非常相似。
形象有了,如何让数字人像真人一样在直播中侃侃而谈?
秘籍便是事先准备的脚本,其中囊括产品信息和引导顾客下单的语音。
“直播间的消费者可能会好奇,如果在直播间的评论区打出如价格、材质、快递等词语时,数字人主播是否能应对。其实这些都是脚本中的必备内容,一旦触发关键词,数字人主播会作出对应回答。”刘震对此很自信。
记者调查发现,在直播带货行业,数字人主播的应用越来越多。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介绍,目前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数字人直播市场,其背后的推动力正是数字人直播所展现出的独特优势。
“首先便是数字人直播极低的成本,相较于传统真人直播,数字人主播不需要薪酬和福利,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其次,数字人直播的稳定性强,不会因情绪失控或人设崩塌而影响直播效果。”庄帅说,此外,数字人还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品展示机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部分头部主播接连“翻车”,以及各大平台努力“去头部化”的进程推进。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方都希望用户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商品本身,带货主播仅仅是一个导购员而已。
“数字人主播完全可以胜任产品导购员的工作,且稳定性高,不知疲倦。”刘震说。
不过,庄帅对于数字人主播的带货效果持谨慎态度。“尽管数字人主播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技术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庄帅说,首先数字人主播缺乏情感。尽管AI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数字人仍然无法像人类一样表达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直播中的表现。数字人与实物的连接也相对较弱,无法进行试穿、试吃等实物展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对售后忧心
暗藏隐私泄露风险
“我真心希望这些AI数字人带货卖的东西都是真实可靠的。但万一商品质量不达标或存在虚假宣传,我们该如何维权?是找操控数字人主播的人,还是制造数字人主播的公司?这个问题必须明确,否则我们购物时心里都不踏实。”在四川成都工作的李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即使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家电商平台的后台人员,但对于数字人主播带货现象,他仍感到新奇又充满警惕。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饶伟看来,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往往会因看到数字人主播作为销售者而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将他们看作纯粹的虚拟数字人,他们本身并非法律主体,其背后实际是运营数字账号的个体或公司,这些运营方利用数字人形象进行商品销售,其实质上扮演了销售者的角色。因此,他们需对通过数字人销售的产品质量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饶伟说。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数字人主播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的能力增强,数据安全和隐私应被重点关注。用户与看似真实的数字人互动时,可能会无意中泄露信息,增加了数据被滥用或被非法访问的风险。
对于AI数字人主播将如何发展,庄帅认为,数字人主播将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辅助人类主播进行直播。在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数字人主播可能会逐渐升级为智能机器人,具备更强大的感知和交互能力。通过传感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气味识别等技术,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感官体验,更加生动地向观众展示商品,并与观众进行更深入的互动。
在饶伟看来,只有消费者权益得到了保护,才能促进数字人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他强调,消费者在购买数字人主播推荐或销售的商品时,其权益应当受到充分保护,包括商品的质量、安全性、信息真实性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的相应规定和保障措施合理维权。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