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梅雨季。连日的大雨倾盆,将整个城市都浸润在水里。“梅姑娘”到来的时节,墨雨云间,水雾缠绵,无锡便成了江南。
都说“江南梅雨天”,“梅雨”的概念最早见于1700多年前西晋大臣周处的《阳羡风土记》。周处,就是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周处除三害》所引用的典故的原型,而阳羡就是现在的宜兴。《阳羡风土记》是一部记录宜兴及附近地区的风土志书,是我国最早介绍地方岁时节令和风土习俗的著作之一。其中详细写道:“夏至之雨,名为黄梅雨,沾衣服皆败黦。”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黄梅天”。
不同于今人的烦闷,古人对梅雨自是偏爱的:“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是晋人的高远;“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是唐人的自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宋人的恬淡;“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则是明人的闲愁……
时光流转,路过一场又一场雨,“梅姑娘”的脾气依旧很难拿捏。突然下起一场急雨,路人纷纷撑起雨伞,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江南”新图景又铺开来……(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