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生鲜为王、经营灵活 “锡字号”超市悄然崛起

  在波澜迭起的商业市场,零售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无锡超市行业也处在多方力量角逐之时:以家乐福、易初莲花为代表的“洋超市”式微甚至完全退出;永辉、华润万家等国内连锁超市不断扩张版图;鲜吉多、宜客莱、多食惠等“锡字号”超市品牌,凭借独特的模式和策略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生鲜为王:

  构建起人气与口碑“护城河”

  一把小葱、一提鸡蛋,这些往往被年轻人忽略价格的生鲜,却被视为无锡本地超市的立足之本。

  在宜客莱红星店,晚上8点不到,最里侧的生鲜区域人头攒动,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耳机的大叔,肩膀挨着肩膀抢购0.58元/斤的西红柿。除了西红柿之外,品相尚佳的生菜、毛豆等菜品均以折扣价处理,临近超市打烊时,多种蔬菜全部售罄。

  “高频+刚需”特性,让生鲜成为超市的引流利器。多食惠超市的生鲜铺货区域占到了门店总面积的50%,门店每天会推出15个左右的特价品种。

  生鲜被业内认为是生存最为艰难的行业之一,损耗率高、运输成本大,前有便民菜场、后有盒马鲜生等大平台电商,竞争尤为激烈,本地超市为何看重这条“赛道”?

  “大家对于生鲜的消费习惯还是在线下。”多食惠超市总经理孙广俊提到,超市的定位是生活平价型超市,面向的受众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相信“眼见为实”,习惯到现场挑选。同时,超市内产品价格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消费欲望,在生鲜上的体现尤为明显。“像抽纸、毛巾等生活用品,品牌、尺寸不同,价格自然有区别,但对于生鲜来说,大家默认一种菜一个价,很容易进行价格对比。一旦发现某些品类明显比其他地方便宜,顾客会口口相传,带动熟人前来购买,顺带采买其他货品,超市的‘基本盘’就有了保障。”孙广俊说。

  在源头采购环节,本地超市品牌大多选择老板或者合伙人亲力亲为。“不太可能有哪一个平台或者供应链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采购问题,每天的价格随行就市,采购员的细心程度、对生鲜的辨别能力,甚至对供应商性格的了解都很重要。”孙广俊介绍,大型超市多采用生鲜外包或者供应商供货,价格和质量没有明显优势,这恰恰给了本地超市生存空间。

  绩效奖励:

  向员工抛出“自己当老板”橄榄枝

  从货物采买到销售服务,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超市行业每一个环节都靠人力资本驱动,管理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住人才、激发员工潜能,本地超市在成长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为员工提供培训、制定排班计划、考勤打卡、定期整理货架……在外资超市风头正劲的数年里,无锡本地超市团队一面在“夹缝中生存”,一面从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学到了管理机制和规范流程,但在“不讲情面”的管理之外,更向员工抛出“自己当老板”的橄榄枝,找到拓店的内生动力。

  孙广俊表示,员工是超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当下面临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很难长久做下去,保持团队稳定,把员工变成合伙人是用人问题的最优解。如果员工踏实肯干、表现出色,等到下一家店开业时,他就会从普通员工变成门店合伙人,薪资与业绩直接挂钩,“驱使门店不断扩充,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在“招新—培养—开店—升职”的管理体系下,员工与超市形成相互扶持的良性循环,对于极为重视生鲜的本地超市而言,把人留住了,也意味着最苦最累的工作有人做、做得好。

  宜客莱超市店总李卫华告诉记者,在超市众多板块中,最费人工的就是生鲜,以中等规模的红星店为例,80多人的员工队伍中,负责生鲜的人数接近一半。“买菜进货都是凌晨,期间需要不断理货、让品相保持新鲜,到了晚上九点多临近打烊,生鲜要进行促销,还有服务售后工作也很累人,店里光着膀子、一天要切上千斤西瓜的人都是门店主要管理人员。”已是核心高管的李卫华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全年无休,“起得早睡得晚,不把这里当做自己的事业,很难坚持下去。”

  薄利多开:

  “扩规模提效益”成为共同选择

  从上世纪90年代初零售行业对外开放至今,零售企业起起伏伏,但除了山姆、开市客等极具号召力的新鲜品牌“露面”之外,“一家新开超市引起全城轰动”的盛况难以再现。“薄利多开”成为“锡字号”超市的经营之道。

  打开地图软件搜索天惠超市,紫色的购物车图标密集分布在无锡版图上,作为锡城最早的本地连锁超市品牌,天惠超市多开设在老旧小区周边,发力社区零售,商品多是生鲜、米面、油盐酱醋、洗化等高频生活必需品,高周转、低毛利,虽然单店面积和体量偏小,但通过不断开店,辐射的客群逐渐扩大。

  以天惠超市为代表的本地超市品牌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存在差别,规模化发展却是他们的共同选择,也是超市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业内人士表示,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与渠道的议价能力大大增强,运营成本被摊薄,同时基于完善的供应链,可以打造自有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本地超市品牌鲜吉多开设了65家门店,其中无锡门店数量达到了40家。超市货架上,红色底纹白色字样,醒目的品牌LOGO印在面条、酱油、粉丝等多款产品包装袋上。品牌创始人曾召海介绍,目前鲜吉多自有品牌的商品数量达到1700多个,源头工厂生产后直接配送到门店,减去中间商环节,整体价格比同类产品便宜20%。极致的性价比无疑是聚客王牌,也让开店的脚步加速,曾召海表示,“未来鲜吉多的目标门店数量是500家。”

  本地超市的崛起背后,是消费者诉求的改变,当零售行业走向深水区,变革已是主旋律。无锡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震表示,传统以货物为中心的大卖场模式受到冲击,零售行业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了解顾客的需求就等同于握住经营的命脉,本地超市的优势在于知道大家爱买什么、什么价格合适,引进特色商品,同时更精细的服务也提升了顾客粘性。”刘震认为,在新零售时代,行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当形成规模化连锁经营后,本地超市可以引入数字化技术,将下单—支付—反馈等购物环节的信息汇集到数据中心,通过算法生成顾客画像、掌握购买偏好,让零售更懂消费者。

  (晚报记者 陈婧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