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堆成“墙”的旧书、教辅成了让人头疼的负担,旧书摊不愿意收,二手平台上早已挂满了同类书籍,挣扎之下,往往只能进废品站。“‘青春’只值5毛钱一斤”,不少准大学生如此自我调侃。
在无锡,有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把这些没人要的旧书当成宝,并用它们为山区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
“废旧纸质材料都收”
“9月份,孩子们一开学就有新的书看了!”7月9日晚上10点,奔波了一天的无锡“微天使公益”创始人王宇刚刚在延安的酒店安顿下来。当天,他穿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前往延安宜川县集义镇的九年制学校,与校方确定了捐赠5000册图书建立“圆梦书屋”的意向,在孩子们秋季开学前将运输到位。“其中有不少是这个暑假里面,完成中高考的学生捐赠的,目前,这些书正在进行分类和消毒。”
2019年开始组织“图书漂流”活动,最早王宇只把目光瞄准课外读物。光有书还不够,清理、消毒、运输才是关键。完成这些过程要人手、要车辆还要有资金。此前,每次收到一批书,王宇都要四处寻找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助,他把这种形式戏称为“化缘”,虽然坚持了几年,但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并不长久,且规模很难做大。“每次书收到一定数量,就不敢收了,因为怕送不出去。要把公益做下去,要能够自我‘造血’,打造自给自足的公益生态圈。”王宇认为。
今年5月,眼看毕业季即将来临,王宇萌生了新的想法。“现在课本、作业本、试卷、学习资料、报纸杂志、物流包装箱等废旧的纸质材料都收”,挑一挑、选一选,运气好的话,里面还夹杂着不少品相极佳的学生课外读物,即便都用不上,还能卖一卖,“既为孩子和家长解决了难题,也为图书的处理和运输找到了资金”。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王宇依靠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和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募集的课外读物已达上万册,还有不少教辅用书和废旧纸材。“毕业生群体的捐赠占了大头,他们一出手就是积攒了多年的学习资料,有的搬过来一人高,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们收书时能更大胆一些了!”说到这里,王宇颇有心中大石落地的松快感。
“让大家的爱有回响”
每年的寒暑假,“微天使公益”的志愿者们都会走进偏远地区,和当地的孩子们牵手结对。“孩子们最向往的,是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于是,王宇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募集图书,也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加入“微天使公益”的队伍,为孩子们送去书籍,点亮一份梦想。至今,“微天使公益”的足迹已踏遍云南、贵州、湖南等13个省60多个县。
“尽管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人的爱心捐赠,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王宇分享了自己未来的计划和努力的方向——联合100个社区打造300间文明驿站·梦想书屋,将获捐的图书面向社区免费借阅;为偏远地区捐建100所梦想书屋,捐赠图书50万册。在此过程中,为残疾、低收入等特需家庭提供就业和增收岗位。为了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他还设置了积分激励体系。王宇介绍,捐赠图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都可以累积文明积分,积分可以兑换鸡蛋、山区农副产品,未来还将把洗车、理发、物业、家政等生活服务纳入其中,让大家“爱有回响”。
“每个学段结束,都会留下很多没用的书报、教辅资料,能以这样有意义的方式送出,再好不过了”,梅村高中高一学生邵玥积极发动身边同学,加入了这场捐书公益活动。想到可以给那些未曾谋面的同龄伙伴们送出一份支持,邵玥干劲十足,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公益宣传视频,常常修改到夜深。与此同时,她还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为公益汇集更多的力量。“从身边小事就能为公益蓄力,让书香飘扬更远,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一场知行合一的实践”,邵玥表示。
(晚报记者 陈钰洁/文 受访者供图)